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2.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表(1937—1945年)
(单位:法币百万元)
年份
现金支出
现金收入
财政赤字%
1937
2091
1314
37
1938
1169
341
70
1939
2797
580
79
1940
5288
1589
70
1941
10795
2024
81
1942
25149
6254
75
1943
67234
20763
69
1944
193619
610
69
1945
1257733
216519
83
注:国家预算的七成用于军费。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侵华中断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沿海地区沦陷对现金收入影响不大
C.战费激增导致财政赤字现象严重
D.侵华战争使中国农民收入急剧下降
3.1937年《国民政府令》宣布,陈独秀“爱国情殷,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借策将来。故依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8条,将其有期徒刑8年减为3年”。已入狱3年的前中共领袖因此获释。这件事(
)
A.得益于社会各方人士积极营救
B.归因于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
C.表明国民政府共赴国难的姿态
D.表明国共两党之间尽释前嫌
4.下图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一个声明。请结合图片判断,下列事件中直接推动该声明发表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年改版后,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这反映了(
)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
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C.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6.1937年至1939年底,陕甘宁边区小学有83所,中等教育从无到有;鲁迅师范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及其他院校相继建立;大批青年俱乐部、教育馆、图书馆、青年刊物也相继出现。由此可知(
)
A.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延安得到了全面贯彻
B.艺术宣传是鼓动组织群众的强有力武器
C.根据地文化教育发展受到边区政府重视
D.整风运动使全党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7.章乃器曾回忆:“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祖国从此可以转弱为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为期不远,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这体现了(
)
A.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的思想状况
B.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
C.华北事变在中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D.七七事变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
8.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中、英抗击世界法西斯的主要统计数据示意图。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的全民族抗战
B.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过英国
C.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主要依靠盟军的支持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9.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
A.军事上比较重视防御战略
B.采取了全面抗战的抗战路线
C.对抗战胜利前途缺乏信心
D.采取了适合国情的军事战略
10.下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11.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也……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
12.1938年7月6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中共中央对此予以评论:“显然表示着我国的政治生活向着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显然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可见,这次会议(
)
A.促使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表明国民政府属性已发生变化
1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七七事变中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
B.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
C.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
D.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
14.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表明(
)
①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②世界是进步的,和平、民主的潮流不可抗拒
③英美等国对待苏联的立场是会发生根本变化的
④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
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
期目
标题
主要内容
倾向性
1949.1.10
Sugar-
Coated
Poison
蒋介石期待和平
●
1949.1.10
NOW
that
the
Kettle
IS
Ours
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
△
1949.1.
24
High-Flying
Terms
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
△
1940.4.18
City
of
Victory
国共两党和谈失败
△
1949.4.
25
Ultimatum
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
△
1949.6.27
Window-Drcssing
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
▲
1949.7.18
A
Few
Truths
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
△
(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道)
这主要反映出(
)
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
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
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
16.平型关战役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蒋介石依旧奉行不抵抗政策
B.该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C.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该战役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17.下表为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关于各方面态度的史料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各方面态度
12月13日
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
12月13日
中共政治局会议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
12月14日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
12月24日
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
A.“西安事变”激化了国内各方的矛盾
B.各方面逐渐达成和平解决的一致意见
C.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18.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队,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19.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的与曰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这反映出(
)
A.东北抗战得到了各阶层的有力支持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积极组织抗战
D.中国战场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20.漫_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人》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贏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需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22.南京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请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图片和资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从下列展示的一组图片可以看出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所经受的屈辱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由它见证。
材料二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建设成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级别最高,保存最完好的近代历史遗址博物馆,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故宫。2004年到2007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博物馆)馆长迈克 迪万、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先后到“总统府”参观。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提示,指出南京见证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任写三个)
(2)面对日本的侵略暴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或会战的名称。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建设中国近代历史遗址博物馆有什么现实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以前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月后,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相继胜利,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守长江以南。这样,各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必将突破地域的界限,以适应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因此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战军番号已不合时宜,B项符合题意。当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已基本被消灭,故A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故C项错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与改编部队番号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38年后,中国现金支出呈现上升趋势,且财政赤字现象严重;根据材料“1937—1945年”“国家预算的七成用于军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战费激增导致财政赤字现象严重,故C项正确。表格数据反映的是中国财政收支情况,体现不出日本侵华中断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1937—1938年,中国财政收入减少,说明沿海地区的沦陷对现金收入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表格数据体现不出侵华战争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影响,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以陈独秀“爱国情殷”为理由将其释放,表明国民政府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态度,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营救,故A项错误。陈独秀狱中省悟深刻不是被释放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国共两党不可能尽释前嫌,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故A项错误;华北事变后,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B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了抗战的意愿,但没有发表坚决抗战的声明,故C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舆论宣传。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报刊“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发挥了抗战舆论宣传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故排除A项;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没有发生转移,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团结其他阶级阶层抗战,故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1937年至1939年底,陕甘宁边区小学有83所,中等教育从无到有……俱乐部、教育馆、图书馆、青年刊物也相继出现”可知,此时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受到边区政府重视,故选C项;瓦窑堡会议精神是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整风运动是在1941年开始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据材料“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可知是在北伐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是在1926—1927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且危害严重,材料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故选B项;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不符合“大好形势突然逆转”,排除A、C、D项。
8.答案:D
解析:从图示可知,中国在参战人口、战区面积、抗击军队人数等方面都占据了抗击世界法西斯的重要地位;此外,从图示中的持续作战时间、军民伤亡人数比较均可看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D项。A项信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主要依靠全民族抗战,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从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军事上比较重视防御战略,A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采取的是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B错误;图片信息未体现出对抗战胜利前途缺乏信心,C错误;重视防御战略不一定是适合国情的军事战略,况且国民党执行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了多次失败,D错误。
10.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人民生活艰难,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取得胜利,A项错误;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材料不符,B、D两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1937年9月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也……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可知,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空前高涨,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对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描述,不能说明中国抗战得到了英国支持,排除A;此时全面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尚未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信息,排除C。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届国民参政会……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可知,此次会议团结了更多的阶层进行抗日,从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间是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8年7月时尚处于抗战防御阶段,排除B项。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向民主前进了一步,但是其属性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紧扣题干时间“1940年12月底”,此时已经结束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迫使日军将主要力量转向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
14.答案:C
解析:英美反苏的立场并未因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而改变,故③错误。苏联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之一,故④错误。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即可,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知《时代》周刊对中共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说明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故C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C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这一时期已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排除A项。台儿庄大捷作为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不同方面都对“扣蒋”行为提出了处理意见,说明此事关注度很高,故D项正确。
18.答案:B
解析:材料“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队”,说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故A项错误;材料“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队”
“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占七成五”,说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故B项正确;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不符合史实,且据材料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仍然在和日军交战,并没有放弃抵抗,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日的策略和
活动,没有涉及“各阶层”,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党在东北的总策
略……”“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积极组织抗战,故C项正
确;中国战场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
排除。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1)事件:秋收起义。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2)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作用: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如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亦可得分)
(3)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经验:坚持武装斗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统一战线。
解析:(1)据材料一中的“秋收时节暮云愁”并结合所学可知,“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可知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由材料“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可知推动者是中国共产党。第三小问,由材料“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可知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了。
(3)由材料“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可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由材料“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可知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归纳即可。
22.答案:(1)事件:图I,鸦片战争;图2,太平天国运动;图3,中华民国成立;图4,南京大屠杀。(任写三个即可)
(2)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3)现实意义:牢记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推进和平统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
解析:(1)材料一的图片及相关文字内容《南京条约》、天王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大屠杀等信息,提示了相关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大屠杀。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或会战的名称”,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即可;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据所学回答即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历史教育后代、推进和平统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23.答案: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功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国政府均有自己特定的政治考量。
解析:通过表中的七种纪念日可知,它们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从这一出发点我们可以得知众多纪念日的设立,其目的都是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功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另外,纪念日既有二战的战胜国,也有战败国,从这一角度进行概括分析可以得知各国政府设立纪念日都有自己特定的政治考量。
解析:意图:以史为鉴,缅怀反法西斯战争功绩;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尊重生命,凸显人性;各国政府均有自己特定的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