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周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周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6 14: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合肥二中高二周考试题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江苏高三开学考试)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2.(2021·全国)对比分析下面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最能说明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
C.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
D.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
3.(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三模)唐代设立节度使,总揽地方军、民、财、政之权,权重势雄。宋太祖即位后,限制诸州兵权、财权,并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元朝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这表明从唐到元
A.政府始终以强干弱枝为指导思想
B.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中央对地方权力的管理宽严并举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僵化
4.(2021·河南安阳市·高三一模)清史学家赵翼云:“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乾隆即位初以“西北二路既已无事,而苗疆之事亦少"裁撤军机处。两年后又重新恢复军机处的设置,并谕称:“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这一变化说明,军机处
A.分割并牵制了内阁权力
B.由办理军务到处理朝政
C.有利于强化皇帝集权
D.已上升为国家行政中枢
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节”从秦发展而来,持节,手持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临时授予特权的标志物,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如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由此可推断当时
A.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
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变化
6.(2021·海南海口市·)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对相当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阄制。但很多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这表明
A.发放职务津贴十分必要
B.精英政治是社会发展方向
C.增强集体意识刻不容缓
D.直接民主不适合时代潮流
7.(2021·广东梅州市·)英国史学家埃德蒙·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写道:"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破坏性大并且过于追求形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8.(2021·湖北十堰市·高三二模)如表所示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颁布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时间
法案
主要内容
1954年
《布朗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局案》
判决种族隔离违宪
1964年
《民权法案》
彻底废除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
1965年
《投票权法》
废除各州限制黑人投票的种种规定
A.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B.消除了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C.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D.促进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9.(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别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党派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
国民党
17
3
14
3
17

33
3
50
7
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10.(2021·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
A.整治官场贪腐之风
B.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压缩地方财权空间
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11.(2021·山东高三其他模拟)下表为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动业会和1903年日本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场馆对照。它反映了清政府
相同
不同
南洋劝业会
大阪博览会
南洋劝业会
大阪博览会
工艺馆
工业馆
卫生馆
动物馆
农业馆
农业馆
武备馆
植物温室
林业馆
京畿馆
冷藏库
水族馆
水族馆
兰简馆
台湾馆
水产馆
各省别馆
商标馆
机械馆
机械馆
海军陈列馆
不可思议馆
通运馆
通运馆
博山琉璃馆
学术人类馆
教育馆
教育馆
金界缎业馆
世界一周馆
A.推行新政效果初显
B.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C.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D.重视国家海防建设
1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北方地区考察时说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邓小平的讲话
A.成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阐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D.意在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3.(2021·安徽蚌埠市·)如图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统计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A.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
B.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加强
D.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
14.(2021·河南高三二模)下面为中晚唐(800~880年)“权力地理”表。据此可知,唐中晚期
地域
有中央任职经历的士人
有家族仕宦传统的士人(三代以上)
长安
95%
72%
洛阳
85%
82%
长江下游
50%
13%
A.北方文化水平高于南方
B.寒门弟子不受政府重视
C.世家大族依旧把控朝政
D.政治资源影响权力获取
15.(2021·山西高三二模)唐代及五代的科举考试存在“台阁近臣”向考官推荐有才学之人的“公荐制度”,以及考生向考官递交以前的考试成绩作为参考的“公卷制度”。宋代彻底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并规定推荐者要治罪。这表明宋代
A.科举考试制度逐步走向僵化
B.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得到强化
C.科举制度产生新的官场腐败
D.选拔官员的手段越来越单一
16.(2021·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之后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17.(2021·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A.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18.(2021·吉林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19.(2021·四川石室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
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
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孤立
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
20.(2021·河北保定市·)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21·福建泉州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文人组成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13世纪时,英国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议会参加者最早是贵族,后来增加了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629年,查理一世为强化王权,解散了议会。1640年,查理一世决定向苏格兰开战,最终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的征税事宜,但议会拒不服从,反而要求清算他的专制。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1649年,议会军获胜,并处死查理一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再次重申征税权与议员的各项基本权利,正式确定议会拥有国家的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和废除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英国议会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近代英国议会的结局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影响。(6分)
22.(2021·江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通常认为,《权利法案》使议会取得高于国王的权力和地位,从而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然而如果这些关于早已存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君主立宪的主要依据,那么严格来说,革命的政治后果并不是建立君主立宪,而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
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英国革
命的实际意义也就主要在于此。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
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
(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约法施行十个月内,召集国会,制定宪法。就约法条文而论,关于民权的规定,与一般民主国家无大不同,为中国前所未有之事。对于国会的权力,尽量提高,对于总统的权力,多方限制,与内阁制相近。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的哪些历史作用 运用阶级分析法,说明《权利法案》的实质与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内容的特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权利法案》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影响的相同点。(3分)
23.(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颁布的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的相关法律。
材料二
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的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的。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评析资产阶级的人权和民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楚庄王灭陈置“县”的行为虽然被制止,但是其本身说明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降,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攻伐,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D正确;楚庄王的做法被制止,排除A;B与题干现象相反,排除;题干没有对诸侯扩张的其它方式进行罗列,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C。
2.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由15郡发展为108郡、国,尤其是汉景帝以后郡级政区快速增加,这是汉景帝、汉武帝持续削弱封国势力的成果,特别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大的王国被分成较小的侯国,无力再对抗中央,西汉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故B项正确;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与“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几任帝王的统治,未体现“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故D项错误。
3.B
【详解】
从唐到元,地方长官从总揽地方大权到地方长官不敢“专决大政”,说明地方权力弱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分配更加合理,故选B;“始终”的说法过于夸张,该说法只符合宋代,排除A;“宽严并举”的说法无从体现,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而非僵化,排除D。
4.C
【详解】
根据“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要求,也是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的权力分配及争斗问题,排除A;军机处不能处理朝政,排除B;军机处并不是国家行政中枢,排除D。
5.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持节吏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图为出土的汉代持节吏的画像砖,体现汉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持节吏具有地方行政大权,并不是监察,排除A;材料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地方的行政权力扩大,排除C;材料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与中枢行政机构无关,排除D。
6.A
【详解】
据题意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很多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对担任公职叫苦不迭,说明担任公职成为他们的负担,由此可知发放职务津贴十分必要,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发放职务津贴的必要性,而非社会发展方向和增强集体意识,排除BC;实行直接民主是符合当时古希腊城邦的实际情况的,排除D。
7.B
【详解】
埃德蒙·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中成立的立法团体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而没有建设力,这说明其强调了法国大革命的破坏性大,且追求形式,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D并未突出材料的主旨,排除。
8.C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在20世纪50—60年代颁布的这些法案都与废除种族歧视有关,消除种族隔离,废除种族歧视有利于推动不同种族间的平等,实现民族平等是在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故选C;这些法案是在维护民主制度,并不能体现法律至上,排除A;“消除了……歧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B;政府颁布的法案不可能是为了促进黑人民众的民权运动,排除D。
9.B
【详解】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构成情况可以看出,实行的是三三制原则,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战,适应当时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B正确;在部分县参议员数量方面,共产党并不占据优势,排除A;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1940年国共两党处于合作时期,排除D。
10.B
【详解】
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可知,中央不再拨付公使钱,而是由地方筹集,这有利于减少中央财政支出,缓解当时财政困难的局面,故B项正确;公使钱全由地方筹集,易造成地方盘剥百姓,加剧贪污腐败之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财政权力问题,故C项错误;强化公使钱的管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B项。
11.A
【详解】
材料信息对比中日两次展览会,展览内容全面,与国际接轨,这反映了1901年以来,清政府新政的成果,故A项正确;当时清政府主要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国内的科技水平有限,还没有进行成果转化,故B项错误;当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侧重东部省份,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材料的军事色彩不突出,故D项错误。
12.B
【详解】
题干所示为邓小平的“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邓小平在谈话中强调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表明应该一如既往的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故B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C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项排除。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说明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无法得知监察力度是否加强,排除C项;材料体现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但不能说明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长安、洛阳绝大多数的中央官员有家族仕宦传统,而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占比较小,说明官场的人脉资源对官员任职有很大的影响,D正确;材料没有对南北方文化水平对比,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从长江下游的“家族仕宽传统”比例可排除C。
15.B
【详解】
根据“宋代彻底废除了“公荐'及“公卷"制度,并规定推荐者要治罪。”可以看出,相较于唐朝,宋代的科举考试更注重公平公正性,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的不断完善,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僵化,而是发展,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腐败,而是更加公平,排除C;材料与选拔手段单一无关,排除D。
16.C
【详解】
由材料“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可知文官成为政府中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有利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C正确;结合所学,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政党通过议会选举执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排除A;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其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责任制内阁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排除D。
17.D
【详解】
从材料中的“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故答案为D项;奉行“政治中立”原则与保证文官群体素质无关,排除A项;政府不能起到对政党监督制衡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英国政党之间的斗争状况,排除C项。
18.A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15年到1920年,参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人数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由此说明文官选拔体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故选A;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试选拔,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除C;表格信息不能说明留学生的行政素质,排除D。
19.C
【详解】
清政府进行官制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满族占了多数,说明官制改革的实质仍然是加强满族贵族的统治,并非实行民主政治,导致清政府统治的日趋孤立,故选C;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晚清的官制改革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动摇了满清的统治基础”夸大了其影响,排除B。
【点睛】
20.B
【详解】
材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体现的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注重德才兼备,B正确;材料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无关,A排除;材料与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无关,C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D排除。故选B。
21.
(1)存在原因:部落民主制传统(或历史传统);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的需要(或协调满族部落力量);与明朝战争的需要;减少决策失误
原因:清朝统一全国;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的矛盾加剧(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
(2)不同:①性质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部落民主制色彩;近代英国议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②构成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主要是君主任命的满洲贵族;近代英国议会则是各阶层选出的代表。③权力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受君权制约;近代英国议会则制约王权。④结果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取消;近代英国议会则掌握国家主权。
(3)中国:君主专制走向空前强化,逐渐落后于世界。英国: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助推英国崛起,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详解】
(1)存在原因:根据“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可得出部落民主制传统,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的需要,与明朝战争的需要,减少决策失误等。废除原因:根据“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得出清朝统一全国;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得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的矛盾加剧(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根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得出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
(2)不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性质、构成、权力、结果等方面概括不同,可得出①性质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部落民主制色彩;近代英国议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②构成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主要是君主任命的满洲贵族;近代英国议会则是各阶层选出的代表。③权力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受君权制约;近代英国议会则制约王权。④结果不同: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取消;近代英国议会则掌握国家主权。
(3)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君主专制走向空前强化,逐渐落后于世界。英国: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可得出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助推英国崛起,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22.(1)作用: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是将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巩固传统权力和自由;确定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避免权力冲突。
说明:《权利法案》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的胜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使英国逐渐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特点:因人设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多种制度(形式);过渡性(临时性);用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3)同:反封建专制制度;都在本国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推动法治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详解】
(1)作用:根据“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得出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是将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巩固传统权力和自由;根据“《权利法案》使议会取得高于国王的权力和地位,从而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得出确定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避免权力冲突。说明: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权利法案》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的胜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使英国逐渐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特点:根据“对于国会的权力,尽量提高,对于总统的权力,多方限制,与内阁制相近”得出因人设制;根据“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得出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多种制度;根据“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得出具有过渡性;用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这两部法律文件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反封建专制制度;都在本国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推动法治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3.评析:近代欧美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宣称人生而平等,反抗压迫是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平等,都推动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近代一系列有关选举的改革,扩大了选民的范围,使更多人能够享有选举权;选举人资格的限制,让许多人难以享有相应的民主权力;对选举人的诸多限制,违背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理念;美国的西进政策,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是对人权的践踏.暴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总之,应辩证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和人权,既要看到其进步性,更要看到其阶级局限性。
(示例仅作为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也可)
【详解】
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积极及局限性的两个方面概括。积极方面可从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民主革命进程及法治建设等方面概括。同时再根据“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的。”等内容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即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是对人权的践踏暴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最后再总结,可得出应辩证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和人权,既要看到其进步性,更要看到其阶级局限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