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
教材分析
《数图形中的学问》设计了数线段个数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材中“数图形中的学问”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数线段个数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在数线段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讨论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数法,体会有条理数法多样性,能够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线段和图形的个数,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们能够数出简单的线段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线段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
教学目标
(
1)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有序数的方法,促进了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
5、教学重点、难点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发现一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方法
(1)放手探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和验证规律。(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
7、媒体资源
(1)ipad
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
(2)
PPT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新朋友,(投影)大家看,它是谁?那么大家猜一猜,鼹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我们先来玩第一个游戏,鼹鼠钻洞。
学生认真观看投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鼹鼠。学生:钻洞。学生:好。
通过看投影,引出本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把枯燥的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学生容易接受。
探究新知
在情境中,理解游戏规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3、组织学生利用ipad想一想,画一画,数一数,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巩固方法,发现规律看这只鼹鼠又遇到问题了,请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它解决吧!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车票?如果7个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图形中的学问。(出示课题)
学生当小鼹鼠,钻洞,清楚“向前走”的游戏规则。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路线?自学、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汇报:利用ipad手机移动终端镜像展示自己的转化图,并交流自己的转化的思想。4、学生独立完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认真观察,寻找规律。
只有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引导学生迁移有序思考方法,把握数线段的规律。
本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交流互动中学会数线段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图策略,发展有序思考,主动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的能力。
巩固应用
这种规律不仅适用于数线段(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还适用于数长方形和三角形。
学生运用已经探索出来的数线段的方法,来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进行了所学知识的延伸。
对于知识的延伸,是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这种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图形上,
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课堂总结
数图形的学问,不仅仅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以后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数图形中的学问有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