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多个侧面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本草纲目》
C.《水浒传》
D.《农政全书》
2.据下面两幅图可知,16世纪初期的欧洲
1517年《耶稣的复活》1500年至1510年《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
A.人们狂热迷信天主教会的权威
B.市民阶层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出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复兴热
D.画家借助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
3.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发生重大变化.共表现就是以营日圣王批评现实,转交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之际的需学
A.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学传统价值备受质疑
4.商鞅认为,要富国强兵就必须压制民众,“弃其所喜,赴其所恶”,将民众视为可供驱使的牲口,“削民以弱”是其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从侧面反映出商鞅变法的
A.重农抑商理念
B.儒法调和色彩
C.道义和人性化
D.强制性和功利性
5.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循天下之公
C.认为决定是非的是学校
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
6.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奠定了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7.明清时期,我国戏曲总类丰富多彩,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表明当时
A.统治思想兼容并蓄
B.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C.市民阶层文化需要
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8.下图是东汉时期某医学专著的内容,据此可知,该医学专著是
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齐民要术》
9.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子思想不再是统治思想
B.四书五经成为规定教材
C.适应了大一统集权的需要
D.儒家学说变成官方哲学
10.在法国,启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两大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用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取代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
B.启蒙思想家关注的对象不同
C.法国启蒙思想处于高潮阶段
D.法国的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
11.苏轼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
A.技法高超
B.“出鬼入神”
C.注重诗意的特点
D.逼真摹写的特色
12.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这种观点
A.旨在维护传统的礼乐制度
B.有利于君主专制思想的萌发
C.促使各国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D.夸大君主作用违背历史潮流
13.宋人邢呙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宋代
A.教育文化发展迅速
B.社会求学风气盛行
C.儒学开始走向大众
D.科技推动文化发展
14.明末,有思想家提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生知:不待学而知之)”的观点,并认为不论圣人、凡人,“生知”、“德性”都是一样的,因而主张“人即道,道即人”,“饥来吃饭困来眠”等物质欲求即是“道”的自然要求。这一思想家的思想
A.严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D.颠覆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15.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下就重归太平的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16.某时期欧洲父母为自己孩子取名时不再使用去世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的名字,他们更加喜欢使用小说中的名字,而很少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说明
A.反封建斗争促使社会趋于平等
B.人文主义思潮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运动彻底打击了宗教势力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自由
17.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松弛
1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下列选项中,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反对宗教信仰
C.局限在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D.反对封建王权
19.有评论认为《蒙娜丽莎》“将人的精神升华为一种可视的形象,她的眼睛、额头、嘴、绝无仅有的手,都是生动具体的,而不是简单概念的翻制。”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0.据《泉州府志》(清)记载: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住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日:“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据此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A.郭氏生活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
B.《泉州府志》属于官方史书
C.郑允桓行为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D.《
泉州府志》赞赏郭氏行为
21.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
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
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
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
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
22.下表是李贽与黄宗羲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他们的认识
言论
出处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明末)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获《原君》(明末清初)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承认了私欲膨胀的合理性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推动了人伦与政治的分离
23.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的水转大纺车,水轮“与水转碾磨工法俱同。中原麻伫之乡,凡临流处所多置之”,拥有32个纱锭,每日可加拈麻纱100斤。这反映了当时
A.技术进步提高了纺织业工效
B.中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C.工具革新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D.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明显
24.王守仁弟子王畿将“良知”解释为“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其观点
A.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性
B.与王守仁的观点背道而驰
C.说明当时各种思想的活跃
D.体现当时市民阶层的兴起
25.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
D.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26.战国晚期的荀子不仅打破儒家学者不人秦国的先例,主动入秦国去拜访秦昭襄王,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后来也都进入秦国并就职于秦国。这反映出
A.儒学政治地位提高
B.百家争鸣局面日渐消失
C.秦国重视招纳人才
D.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意识
27.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以下主张或言论属于朱熹的有
①“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存天理,去人欲”
④“天地之化日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天问》有云:“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从这段材料可以读出的信息有
①描述了武王伐纣的情景
②该诗的句式较为灵活
③反映作者大胆怀疑精神
④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1600年宣传“宇宙无限论”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明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这两人被时人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真理和自己的信仰
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挑战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
D.否定现存秩序宣传民主思想
30.有人说:“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做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浆,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中国科技面临着激流险滩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主权沦丧
B.落后的经济、文教和外交政策
C.腐朽封建制度束缚
D.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31.近年来,《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七月流……等诗句,在公开重要的演讲中常被引用,以阐释政治理念、精神生活、民族性格等。这说明《诗经》
A.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现实主义基础
B.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表现了宏大的文化气度和时代精神
D.反映了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
32.《系辞传》中的“天下--致面百虑,殊途而同归”与《中庸》里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
A.“百家争鸣”格局
B.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统一趋势
C.“天下合归于儒”
D.世间万物发展中的相生相克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18分,共36分)
3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文艺复兴,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极高,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之前只能画神不能画人,文艺复兴之后的作品千姿百态。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性就像火山一样爆发。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岀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国家?该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神创论。1860年,在英国科学协会上威尔伯福斯主教和赫胥黎之间爆发了著名的“牛津论战”。进化论新思想与捍卫宗教传统的反对方相继展开了关于人类的大辩论。通过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的论战,宗教最终向进化论作出妥协。
——摘编自约翰·格里宾《科学简史》等
材料二
1897年底至1898年初,严复翻译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定名为《天演论》。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是不断进化的,不是万古不变的。不仅自然界遵循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阐释。严复认为达尔文以竞争为中心的进化论适合于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同时,他指出人类虽然无法改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但可以积极作为,与天争胜,免于被淘汰的命运。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十余年间,曾出版发行过30余种不同版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摘编自王盛宇《严复进化史观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物种起源》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A2.D3.C4.D5.C6.D7.C8.A9.C10.D11.C12.B13.D14.C15.A16.B
17.A18.A19.A20.C21.B22.A23.A24.A25.D26.C27.B28.C29.C30.A
31.A32.B
33.(1)国家:意大利。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古代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核心:人文主义。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联邦制的运行;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34.(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科技上:前辈科学家的努力;实践上:达尔文的科学探索。
(2)主要内容: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历史作用:严复所宣传、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推动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