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6 12: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8张PPT)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几分之一
R·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几分之一的意义。
一、情景导入
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啊!
我们快把吃的分一分吧!
今天天气真好啊!大家一起来郊游好开心!
我给大家带来了好吃的蛋糕,我们来分一分吧!
哪一块都行,都一样大。
我把这个西瓜分成了大小一样的8
块。
你想吃哪一块?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样分东西的情况,这里面也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几分之一
你喜欢吃月饼吗?
那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
我太喜欢吃月饼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
份,
二分之一,
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二分之一,写作

1
2
写作

1
2
分一分,认一认。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1


4
4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3
3
1
1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
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
1
4
1
2
1
3
1
5
像这样的数,
都是分数。
(二)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读作:三分之一
1
3
……
分数线
……
分子
……
分母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三)身边的四分之一
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

1
4
我是这样折的。
我这样折!
1
4
1
2
(四)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请你结合月饼图说一说

这两个分数的意义。
1
2
1
4
你能根据下图写出分数,
并比较大小吗?
1
6
1
4

1
6
1
4

1
4
1
2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多,分数就小。
三、达标检测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1
4
1
2
1
9
1
5
1
8
1
3
2.下面哪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
表示?(是的画“√”
,不是的画“ ”

1
4


3.填一填。
(1)把一块长方形布料平均分成6
份,每份是这块布料的(
)分之一,写作(
)。
(2)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
读作(
)。
1
7
1
7
1
6
1
7

7
七分之一
1
9
1
7
1
5
1
3
1
2
1
6
<
1
4
1
8
<
4.在
里填上“>”或“<”。
>
>
四、巩固提高
1.

)(

3
1

)(

5
1

)(

6
1

)(

4
1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1
3
1
8
1
10
1
7
五、课堂小结
读作:三分之一
1
3
……
分数线
……
分子
……
分母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1
4
1
2
1
3
1
5
分数
1
6
1
4

1
4
1
2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其创新的动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交流探讨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手脑并用的意识。
第2课时
几分之几
R·三年级上册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一、情景导入
做好的同学,快把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吧!
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喜欢的颜色。
二、探究新知
1
4
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多少吗?
1
4
2
份是2

2
4
我们来看这幅作品。
涂色的部分是几份?
1
4
1
4
读作:四分之二
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下面这幅作品的涂色部分吗?
3
4
1
4
3
份是3

1
4
1
4
1
4
读作:四分之三
把1
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
份。
每一份是它的





1
10












1
10
3
10
7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1
10
你还能从这条彩带上找到其他的分数吗?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
10
2
4
3
4
7
10
小结:
三、达标检测
1.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3
8
6
9
5
9
2.判断。
(1)把一根绳子分成三段,每段是它的



(2)
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
表示。


(3)把一瓶水分成5
份,喝了2
份,喝了这瓶水的
。(

1
3


1
4
2
5

平均
1.
你能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2
3
5
9
3
6
3
7
四、巩固提高
2.
看图写出分数。
1
8
3
8
5
8
1
10
7
10
3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
10
2
4
3
4
7
10
几分之几
1
4
2
4
3
4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几分之几,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几分之几,离不开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呈现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所以,本节课通过“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既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分数的意义,加快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3课时
比较分数的大小
R·三年级上册
1.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与要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一、复习导入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清比较的方法。



1
2
1
4
1
7
1
3
1
3
1
4



1
6
1
5
1
4
1
5
1
8
1
10
在下面这两个长方形中分别表示出


2
5
3
5
3
5
2
5
二、探究新知
<
5
6
6
6
>

2
5
3
5
6
6
5
6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母相同时,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2
5
3
5
6
6
5
6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1.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清比较的方法。



1
4
1
3
5
7
3
7
4
5
1
5



2
6
5
6
1
8
1
6
2
6
2
5
三、达标检测
5
8
4
8
6
7
6
8
1
5
4
5
8
8
1
2.在
里填上“>”、“<”或“=”。
<
>
<
=
3.
3
8
3
8
1
8
2
8
2
8
2
8
1
8
1.
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5
8
3
8
2
7
4
7
四、巩固提高
>
<
2.
看图写出分数,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2
5
4
5
2
5
4
5
3
10
8
10
3
10
8
10
<
<
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6
6
5
6


2
5
3
5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并没有采取灌输式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比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也很浓厚,同时在看图比较分数大小之后,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再运用这种方法比较其他分数的大小,实现了从知识理解到知识运用的教学目标。
练习课
R·三年级上册
1.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1:分数含义的理解。
1.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 ”。








1
4
1
2
1
3
1
5




分析:第2、4
幅图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
9
5
9
1
2
1
5
知识点2:分数的大小比较。
2.比一比。
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
<
分子都是1
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知识点3:扩展创新。
3.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1
7
二、达标检测
1.
下面各图中,(
)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A.
B.
C.
1
4
C
2.先写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1)
(2)
1
3
1
2
3
9
2
9
>
<
3.如下图,阴影部分占大长方形的(
),占大正方形的(
)。
1
9
1
12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巩固对分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以学生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毕竟分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堂上难免有学生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老师再给予指导,使学生总体上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2.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1)
R·三年级上册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个西瓜,哥哥吃了
,弟弟吃了
。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
8
1
8
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1
8
2
8
+
二、探究新知
1
8
2
8
+
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怎样计算?
2
1
3
3
8
=
2
5
3
2
6
5
6

3
6
=
被减数和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怎样计算?
1.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
次,展开后每份是这张纸的(
)。
三、达标检测
1
8
2
4
1
4
+
=
3
4
2.
算一算。
5
8
1
8
+
=
6
8
1
7
1
7
+
=
2
7
3
6
3
6
+
=
6
6
3.
看图计算,并说明理由。
当分母相同时,只要把分子相加、减就可以了。
5
8
2
8
+
7
8
=
1
6
3
6
-
2
6
=
2个
1
8
5个
1
8
7个
1
8
3个
1
6
1个
1
6
2个
1
6
4.
准确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5
8
3
8


2
8
6
7


2
7
4
5


2
5
3
8


2
8
4
7
2
5
1
8
5
6
4
6


1
6
3
9


4
9
7
8


2
8
3
4


2
4
7
9
5
8
1
4
分数的简单计算(1)
2
1
3
1
8
2
8
+
2
6
5
6

3
6
=
3
8
=
5
3
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课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学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结论。
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2)
R·三年级上册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会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1
4
2
4
+
=
3
4
3
10
7
10
+
=
10
10
4
7
3
7
+
=
7
7
3
6
1
6
+
=
4
6
=
1
=
1
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一、复习导入
为什么

等于1呢?
10
10
7
7
当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1还可以写成哪些分数呢?
10
10
=
1
7
7
=
1
1
4
1

=
1
可以看作是4

,就是

1
4
4
4
二、探究新知
1
4
1

=
3
4
=
1
4
4
4

1
1
4
4
4
3

1
4
4

1
4
1.填一填。
(1)小乐吃了一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还剩下(
)。
(2)一袋盐,用掉了它的
,还剩下它的(
)。
1
4
1
3
三、达标检测
3
4
2
3
2.看图写算式。
(1)
(2)

)-(
)=(


)+(
)=(

1
2
5
3
5
2
4
2
4
1
3.一张餐桌长1米,宽
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7
10
1
-
=
7
10
3
10
(米)
四、巩固提高

)+(
)=

)-(
)=
1.
1
4
3
4
1
2
5
3
5
1个
1
4
3个
1
4
4个

1
4
4
4
1
5个
1
5
2个
1
5
3个
1
5
2.
1
2
1
2
+
=
2
2
2
5
4
5
-
=
2
5
2
7
2
7
+
=
4
7
1
2
1
-
=
1
2
1
5
3
5
+
=
4
5
7
9
1
-
=
2
9
=1
3.一杯果汁,喝了
,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5
6
5
6
1
-
=
1
6
1-
=
1
1
4
1
4
4个
1
4
4
4
3个
1
4

4
4
1
4
=
3
4
把1
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分数的简单计算(2)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而引出特例学习1
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轻松掌握把1看作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再相减的技巧。学生也很努力地学习并掌握了本课内容。
练习课
R·三年级上册
1.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理解1能代表的意义。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巩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1: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
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1

2
4

1
4
4
8


1
8
4
6


3
6
1


4
7
5
8
1
6
3
7
2
7


5
7
1
5


3
5
4
5


2
5
5
9


3
9
4
5
2
5
2
9
3
4
知识点2:解决问题。
2.一块菜地的
种白菜,剩下的种芹菜。种芹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5
8
5
8
1

=
3
8
二、达标检测
1.计算。
2
3
1
3
+
=
3
3
5
9
7
9
-
=
2
9
4
8
3
8
+
=
7
8
3
6
5
6
-
=
2
6
4
7
3
7
+
=
7
7
5
8
1
-
=
3
8
2.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
,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2
9
3
9
2
9
3
9
+
=
5
9
3.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
,小红吃了
,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1
8
5
8
5
8
1
8
+
=
6
8
1
10
1
-
4.一张长方形纸的
涂红色,
涂蓝色。没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
10
3
10
3
10
-
=
6
10
3
8
+
=
1
8
2
8
5
8
4
8
5
8
8
8
1
-
=
4
7
1
5
6
9
3
7
4
5
3
9
5.填一填。


5


5
+
=
4
5


9


9
-
=
1
9
共有几种填法?
6.
1
3
2
2
9
8
8
7
7
6
6
5
2

8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让学生多练习,发现掌握的不足之处,争取在课堂上解决掉所有的疑惑。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有关1
的分数加减法还是有些迷惑,针对这点,又增加了一些练习来巩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掌握了,对于极少数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予针对性练习,争取全部掌握。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解决问题(1)
R·三年级上册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会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研究分数。谁来说一说对于分数你都有了哪些了解?
看来同学们对分数了解得真不少。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会对分数有哪些新的了解。
一、复习导入
(1)
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1
4
结合图说一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
4
二、探究新知
是平均分吗?是把谁平均分成3
份?
(2)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3份。
1
份苹果是总数的
1
3
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2
份苹果是总数的
2
3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1
4
1
2
2
3
2.有9个
把其中的
涂上红色,
涂上蓝色。
1
3
2
3
3.
有10
根小棒,取出它的

2
5
有18
根小棒,取出它的
,是多少根?
1
3
你是怎样做的?到前面用小棒摆一摆。
6根。
1.
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2)
三、达标检测
1
4
1
2
2.填空。
(1)
每只兔子是这些兔子的





1
6
2.填空。
(2)
2
份是这些花的





2
3
2.填空。
(3)
3
份是这些草莓的





3
4
四、课堂小结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3份。
1
份苹果是总数的
1
3
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2
份苹果是总数的
2
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由简单的几分之几逐步扩展到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分数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明确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其中的几份,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2课时
解决问题(2)
R·三年级上册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课间休息时,你们喜欢做什么活动呢?
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其实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有12
名学生在踢毽子,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
3
2
3
阅读与理解
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
1
3
2
3
知道了什么信息?
“其中
是女生,
是男生。”是什么意思?
1
3
2
3
分析与解答
女生人数:
因为
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数就要把12
平均分成3
份,求出1
份是多少。
1
3
12÷3
=
4(人)
分析与解答
男生人数:
因为
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
平均分成3
份,求出2
份是多少。
2
3
12÷3
=
4(人)
4 2
=
8(人)
求男生人数还可以这样表示:
12÷3
=
4(人)
4 2
=
8(人)
回顾与反思
阅读与理解
了解信息、
明确问题
分析与解答
自主探索
互动交流
集体研究
回顾与反思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1.
学校饲养组养了15
只兔子。其中
是黑兔,黑兔有多少只?
1
3
15÷3
=
5(只)
想:把15
平均分成3
份,
取其中的1
份。
答:黑兔有5
只。
三、达标检测
45÷5
=
9(本)
9 2
=
18(本)
想:把45
平均分成5
份,
取其中的2
份。
答:故事书有18
本。
2.
图书角有45
本图书。其中
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2
5
28÷4
=
7(人)
答:喜欢足球的有7
人。
3.兴趣小组有28
人,其中
喜欢乒乓球,
喜欢篮球,剩下的人喜欢足球,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1
4
1
2
2
4
1
4
1
-
-
=
1
2
1
4
四、课堂小结
女生人数:
12÷3
=
4(人)
男生人数:
12÷3
=
4(人)
4 2
=
8(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用整体的量除以分成的份数,求出其中的1
份是多少。
2.用1
份的量乘几份就是几份所对应的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先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然后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解题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整数除法和乘法知识来解决,最后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实现了图形、语言、算式几种表征的转换,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R·三年级上册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进一步能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3.进一步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学习重点
知识点1: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一、知识归纳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
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知识点2: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1
6
1
4

1
4
1
2

小结:当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多,分数就小。
知识点3: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3份。
1
份苹果是总数的
1
3
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2
份苹果是总数的
2
3
例1
判断:把一张纸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
规避策略: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
易错1
误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二、易错警示
×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才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例2
判断:
。(

>
1
5
1
3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
规避策略:同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
此题错在只看分数平均分成的份数,误认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它的一份分数就越大。
易错2
没有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例3
判断:



2
5
1
5
+
=
3
10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
规避策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错在把分母直接相加了。
易错3
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不对。
三、复习训练
1.涂色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说一说。
1
8
1
3
1
2
2.分一分,算一算。
这些菠萝的
是(
)个。
3
4
这些草莓的
是(
)个。
2
3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