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7 12:03: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AB合卷,满分150,A卷100分,B卷50分)
A卷
第Ⅰ卷(选择题
24分)
1、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人迹罕至(hàn)
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悔恨莫及(huǐ)
C、自卑(bēi)
浸满(qìng)
弹簧(dàn)
人声鼎沸(dǐng)
D、蝉蜕(duì)
搓捻(niǎn)
贪婪(lán)
花团锦簇(cù)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D.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D.学习遇到疑难时,胡文轩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酒诗琪端正了学习态度。
D、张三木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解释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B.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C.
不义而富且贵(
仁义

D.
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C.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D.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七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76分)
三、诗文默写(6分)
9、填上句或下句(3选2,全部写只看前2句)(2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10、默写《江南逢李龟年》或《天净沙·秋思》,先写下题目,再写诗歌。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③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④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⑤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⑥“人都到那里去了?”
⑦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⑧“读书!”
⑨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1、概括第①段所写的内容。(2分)
12、第②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写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3分)
14、从选文⑨、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2分)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分)
五、作文(60分)
15.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
请以“告别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B
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论语》选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当仁:是把行仁当做自己的任务。弘毅:宽宏坚毅;刚强,勇毅。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学而不厌(讨厌)
B.
不耻下问(以……为耻)
C.
诲人不倦(教导)
D.
当仁不让于师(谦让,礼让)
4、翻译句子(6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地跳着去了。”例句里面的“当仁不让”与《论语》中的“当仁不让于师”意思一样吗?试着解释例句中“当仁不让”的意思。(3分)
三、课外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
、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2分)
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9.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2分)
10.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11.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分)
1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3分)
13.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练习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感情真挚,不少于50字。(3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4.(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4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4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AB合卷,满分150,A卷100分,B卷50分)
A卷
第Ⅰ卷(选择题
24分)
1、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人迹罕至(hàn)
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悔恨莫及(huǐ)
C、自卑(bēi)
浸满(qìng)
弹簧(dàn)
人声鼎沸(dǐng)
D、蝉蜕(duì)
搓捻(niǎn)
贪婪(lán)
花团锦簇(cù)
【答案】D
【解析】A“人迹罕至”的“罕”应读作“hǎn”;B“绽开”的“绽”应读作“zhàn”;C“浸满”的“浸”应读作“jìn”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D.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答案】A
【解析】“确”正确的写法应是“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D.学习遇到疑难时,胡文轩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答案】D
【解析】“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此处不符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酒诗琪端正了学习态度。
D、张三木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答案】B
【解析】A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不合逻辑,嗓音不能浮现。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解释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B.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C.
不义而富且贵(
仁义

D.
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

【答案】C
【解析】“义”正确的解释是“行为的法度”。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答案】D
【解析】前面三个都是表承接,D表转折。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C.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D.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答案】C
【解析】“于我如浮云”正确的翻译应为: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七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答案】D
【解析】“择”重在说明善于向他人学习。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76分)
三、诗文默写(6分)
9、填上句或下句(3选2,全部写只看前2句)(2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10、默写《江南逢李龟年》或《天净沙·秋思》,先写下题目,再写诗歌。
【答案】
9、思君不见下渝州
潮平两岸阔
水何澹澹
百草丰茂
10、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③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④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⑤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⑥“人都到那里去了?”
⑦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⑧“读书!”
⑨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1、概括第①段所写的内容。(2分)
【答案】写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12、第②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写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案】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2、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表现儿童喜悦、快乐的心情。
1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3分)
【答案】外貌描写。2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3而我对老先生也是充满着恭敬,敬佩。
14、从选文⑨、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2分)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分)
【答案】1、说明了老师会读,2、而学生却没有读懂,所以乱读一起。3、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五、作文(60分)
15.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
请以“告别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B
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答案】吟余小立阑干外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
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论语》选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当仁:是把行仁当做自己的任务。弘毅:宽宏坚毅;刚强,勇毅。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学而不厌(讨厌)
B.
不耻下问(以……为耻)
C.
诲人不倦(教导)
D.
当仁不让于师(谦让,礼让)
【答案】A
【解析】此处的“厌”是“满足”的意思。
4、翻译句子(6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答案】(1)(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所以称他“文”)
(2)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了菜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兴奋地跳着去了。”例句里面的“当仁不让”与《论语》中的“当仁不让于师”意思一样吗?试着解释例句中“当仁不让”的意思。(3分)
【答案】不一样。《论语》中是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
例句中的意思是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三、课外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
、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2分)
【答案】作者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作者的邻居衍太太
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答案】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答案】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9.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2分)
【答案】这里包含着母亲对儿子成才的期望,同时也是用这一巴掌打消儿子辍学的念头。母亲这样做完全是出于无奈和对儿子的爱。
10.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答案】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11.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分)
【答案】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
1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3分)
【答案】(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
13.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练习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感情真挚,不少于50字。(3分)
【答案】示例:每天桌上热腾腾的早餐,每次出门前亲切的叮咛,成功时给我的肯定,失败时给我的安慰。妈妈。我愿永远停留在母爱的港湾里。
又如:每次遭遇风险,爸爸的眼里总是透着严厉,没有一丝笑意,其实,那威严下是一颗慈爱的心!哦!我知道,爸爸,深夜来给我掩被角的是你,我冲冲冒雨上学时窗下站着视线尾随我的肯定是你。原来你的狠心是为了孩子翅膀更硬,飞得更稳。
四、语言运用:(12分)
14.(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4分)
【答案】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4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答案】包涵(海涵,见谅)
久仰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答案】①沉迷游戏好比车陷泥潭,会让人玩物丧志。②沉迷网游正如沉醉诱人的罂粟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