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7 10: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2)卷(
)地风来忽吹散(
),望
湖楼下水如天。
(3)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4)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理解词语。
移舟:
泊:
翻墨:
跳珠:
别枝:
茅店:
3、根据课文填空。
(1)《宿建德江》一诗中,“

。”这两句描写天高地远,野旷无限,明月高挂,倒映江中的景色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把
比作“翻墨”,形象逼
真;
用一个“未”字,突出了

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牌名中
,这首词的作者是
。词人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的词句是;“

。”
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1)暑假妈妈带
我去了dé
guǒ(
)旅游。
(2)xǐ
què

)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
(3)意欲捕míng
chǎn(
),忽然闭口立。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春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人
,号

(2)诗人用“
"写黑云来势凶猛,用“
”写雨的特点。
4、拓展阅读。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湖带雨晚来急。
野旷无人舟自横。
(1)一、二句就诗人感官而言,从

的角度进行了描写,描绘了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
(2)从“
”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河边草的
之情。
(3)诗中“舟自横”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深树”是指枝叶茂盛的树。
B、这首诗首句写静,次句写动。
C、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秋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D、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表露诗人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胸襟。
(5)同样是写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滁州西涧》两首诗中的雨有什么相同之处
附参考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zhǔ,
juǎn,sàn。què,chán,dào
2、理解词语,划动船
只,停泊,形容乌云黑的程度,
形容雨水象珠子一样跳
动,横的枝条,草房,茅草盖的房。
3、根据课文填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黑云,天气变化,雨势猛烈。
3、西江月,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基础
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1、德国,2、喜鹊,鸣蝉
2、写出诗句的意思。1、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一样,有一段山没遮住,雨打在湖上雨珠溅在船上。
2、往日社庙从林边有旅社转过,溪边的石桥突然出现。
3、(1)宋,苏轼,东坡居士。(2)翻墨,跳珠
4、(1)视觉,听觉。(2)独怜,喜爱。(3)蕴含着诗人安贫守节,不趋
炎附势的情感。
(4)C,(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