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兴起
(1)理论基础: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天主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2)组织基础: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发展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北上武昌: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一、太平天国运动
(4)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5)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图谋不轨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6)后期兴衰: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7)最终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外国人当时画的太平军在九江湖口与清军作战图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新
石
器
时
代
3、纲领性文件
①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②后期:《资政新篇》,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③结果: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页
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
2.目的: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及口号: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前期:“师夷长技以自强”;
后期:“师夷长技以求富”。
1
2
3
4
5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表
企业名称人物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a.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b.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c.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d.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5.结果
(2)破产原因: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VS
突破重难点:
进步性:
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受限于时代以及阶级的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
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扩张资本主义的要求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过
程
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
(2)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3)社会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5)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派、革命派;
(6)思想: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辽东
(1)
哪一件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说明?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指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以租借的名义在中国暂时取得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地区。主权在租借期内不转移,使用、管理权在租借期内让予租借国。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租借地属于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不全是租借地。
俄
英
法
德
日
刘铭传
冯子材
奕
洪秀全
洪仁玕
丁汝昌
刘永福
邓世昌
左宝贵
林永升
刘步蟾
千千万万敢于担当中国人民……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
—习近平
课堂检测
1.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明定国是”诏书
D.《资政新篇》
A
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
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
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B
3.“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始终不敢明确支援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斗争,1883年初,才派没有番号的军队去援助黑旗军,正规军驻守镇南关外凉山一带,表示只求保境,不和法国决裂。”材料描述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情境
B.中法战争爆发前的情境
C.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情境
D.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境
B
4.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与此同时,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这说明( )
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激烈
B.列强武力调停中日矛盾
C.俄、德、法建立了军事同盟
D.列强灭亡中国行动开始
A
5.1897年冬,德国两个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唆使教民欺压农民,激起公愤被杀。威廉二世得知后欣喜地说:“终究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与事件,我决定立刻动手。”威廉二世动手的结局是( )
A.德国立即出兵中国
B.德国与法、俄联手迫使日本“还辽”
C.德国出兵山东,强租胶州湾
D.迫使中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