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振幅大
D.音色好
2.题中的“鸟语花香”,我们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判断是鸟叫声。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
5.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瓶口,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甲、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乙、最左边装水最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上面七个音中的“7”;丙、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丁、若改敲为吹,即用口向七个瓶中吹气,则右边装水最少的瓶子发出音调最低。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6.古代诗人把对声音的感受写进了诗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说明笑声的响度越来越小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出是“猿声”
7.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9.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10.银行有存储贵重物品的业务,需要记录“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用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东西,防止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二、填空题
11.“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
13.如图,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14.“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如图所示)的著名诗句,这里的“波涛声震大明湖”用来形容泉水喷涌时发出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高”、“响度大”或“音色美”)
15.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延童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_____就会产生声音,上下推拉“活塞”,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6.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说明小芳的嗓子好,从声音的三要素角度考虑,这句话实际是比较的两声源的___________。
17.响度不同的声音可用声音的波形图来区别,如图所示,乙波形图中,振幅
___________
,声音的响度
___________
。(以上均选填“大”或“小”)
1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敲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与此类似,医生常用手叩击患者腹部,听其发声,医生是根据______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在检查病人心跳时,医生要借用听诊器才能将病人的心跳听清楚,是因为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9.“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男高音的伴唱与女低音的独唱中的“高”与“低”指声音______的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20.英国科学家在做“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实验时,用录音机在靠近茎的切口处录音,然后放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香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______很小的声音。(填写声音的特性)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
(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将棉线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性能_______(“更好”或“更差”)。
(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经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和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的关系,可得出结论:琴弦越___音调越高。
2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小明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可以进行两个实验探究内容,分别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_________。
(2)以上两个探究实验都用到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即:_______________法。
(3)若某次实验中,第一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前后过程中,钢尺两次的_____要保持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有关。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要选择三根琴弦,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华的实验方案应该是______,通过仪器比较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5)该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答案
1.A
2.C
3.C
4.B
5.D
6.D
7.B
8.B
9.C
10.C
11.响度
12.音调
13.振动
振幅
频率
14.响度大
15.振动
音调
16.音色
17.大
大
18.音调
固体
19.响度
幅度
音调
频率
20.
20.响度
21.固体
更好
a
c
琴弦粗细
细
2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控制变量
振幅
一
高
频率
23.ABC
ADF
1.02
使用同一根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
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