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13.1物态的内能~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九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13.1物态的内能~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7 15: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物态的内能~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车辆由于紧急刹车,刹车片迅速夹紧刹车盘(不考虑刹车片磨损),靠刹车片与刹车盘的剧烈摩擦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导致刹车片和刹车盘温度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停止后,无速度,则刹车片内能为零
B.由于温度升高,刹车片内能增大
C.由于质量没改变,则刹车片内能不发生变化
D.车辆在减速过程中,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的方向由内能大小决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热传递不能引起内能的改变
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3.有两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A.2.52×105J
B.4.2×105J
C.5.04×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5.如图所示,将毛巾放到额头上,毛巾与额头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原因是毛巾与额头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内能
C.温度
D.热能
6.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炽热的岩浆具有内能
B.覆盖在火山上的皑皑白雪具有内能
C.炽热的岩浆和火山上的皑皑白雪都具有内能
D.炽热的岩浆的内能一定比火山上的皑皑白雪的大
7.下列有关“温度不变”时,“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0℃的水凝固成
0℃的冰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0℃的冰熔化成
0℃的水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8.测量温度时,有时需要考虑温度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当被测物体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时,温度计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被测物体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此时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
(选填“酒精”或“煤油”)温度计。[假定温度计玻璃泡相同,ρ酒精=ρ煤油=0.8×103kg/m3,c酒精=2.4×103J/(kg ℃),c煤油=2.1×103J/(kg ℃)]
9.将刚烧开的100℃的2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则水散失的热量约为
J。[c水=4.2×103J/(kg ℃);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0.2020年11月6日是(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五个安徽湿地日。湿地周边地区“冬暖夏凉”,其原因之一是水的
较大,可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11.火柴可以擦燃,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火柴的内能,从而使火柴燃烧,
冬天,小华经常在被窝里放热水袋暖脚,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12.父亲节那天,小明给父亲启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
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3.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寒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金属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后,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
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水吸收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不同质量的水利用同一热源加热,使其升高一定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设每分钟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实验序号
M(克)
△t(℃)
加热时间(分钟)
1
200
45
4.5
2
240
30
3.6
3
400
20
4
4
600
20
6
5
300
30
4.5
6
450
20
4.5
7
240
50
6
8
400
30
6
(1)水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观察
来进行比较。
(2)分析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的温度△t越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3)分析序号3、4、6或2、5、8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质量不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
(选填“越多”或“越低”)。
(4)进一步综合分析序号1、5、6和4、7、8的数据后,还可以发现:同种物质,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五、计算题(15题6分,16题10分,共16分)
1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热值为1.26×107J/kg的干木柴1kg,能使40kg、30℃的水温度升高了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已知:(m=1kg,q=1.26×107J/kg,m水=40kg,t0=30℃,c水=4.2×103J/(kg ℃))
求:△t=?
16.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某同学把质量m1=100g的铜块从t=100℃沸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到质量m2=100g,温度t0液=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t混=25℃,如果不计热量损失。
(1)请你利用已知量推导出待测液体比热容的数学表达式。
(2)这种待测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为c铜=0.4×103J/(kg ℃)
答案:
1.B
2.B
3.B
4.A
5.C
6.D
7.D
8.吸收
降低
煤油
9.
4.2×105
10.比热容
11.做功
热传递
12.机械
做功
13.(1)做功
(2)热传递
(3)减少
机械
(4)液化
降低
14.(1)加热时间
(2)2和7
3和8
(3)越多
(4)相同
15.解:(1)1kg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1kg×1.26×107J/kg=1.26×107J;(3分)
(2)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1.26×107J,由Q吸=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t=100℃,且t0=30℃,
所以水实际升高的温度:△t′=t-t0=100℃-30℃=70℃。(3分)
16.解:(1)若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热量被液体吸收,即Q放=Q吸,
Q放=c铜m1△t1,Q吸=c液m液△t2,
c铜m1△t1=c液m2△t2,(5分)
(2)将m1=100g=0.1kg,m2=100g=0.1kg,c铜=0.4×103J/(kg ℃),代得入
解得:c液=2×103J/(kg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