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
一、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却从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王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里,她遇到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白雪皑皑,但是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1.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做法是__________,农夫的做法是_________。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出农夫的________,突出国王________的性情。
2.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文中的国王,用(
)来形容文中的农夫。
A.勤劳勇敢
B.冷酷无情
C.热情善良
D.大公无私
3.春天不肯光临这个国度的原因是(
)
A.国王把少女赶走了。
B.国王从来不愿意帮助别人,没有一颗善良的心。
C.这个国度没有春天这个季节。
二、延伸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吃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了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了,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有删改)
1.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1)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
)
(2)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
2.哪吒闹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哪吒有两件法宝,是________和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它的神力表现在________。
4.你知道《哪吒闹海》出自哪部古代神魔小说吗?你喜欢哪吒吗?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觉得天旋地转,然后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___________”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他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周围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等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雨淋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之际,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去了。从此,这里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时的寨子,改名为“留香案”。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2.神农氏的“功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3.天们为什么把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农氏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鲧(ɡǔn)禹治水
传说,上古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十分悲惨。
当时的首领虞(yú)舜(shùn)命令鲧来治理洪水。鲧筑堤阻拦洪水,还筑城墙来围堵洪水,可是都失败了。后来,鲧听说天上有一种神土叫息壤,能够自己生长,而且永远也用不完,于是上天盗取了神奇的息壤。鲧在滔天的洪水中撒下息壤,用息壤筑起河堤。洪水上涨一尺,息壤也长高一尺。可是河堤越筑越高,却始终挡不住不断涨高的洪水。
天帝发现鲧盗走了息壤,勃然大怒,派火神杀死了鲧。
鲧死后,虞舜听说鲧的儿子禹贤明能干,便命令禹负责治水。禹接受治水任务后,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启程赴任。
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订治水的方案。他认为,应该用疏导的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这样才能根治洪水。
于是,禹便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沿途测量地形地貌,查清哪里需要开山,哪里需要挖河。他不辞辛苦,日夜苦干,带着治水的人疏导了九条河道,劈开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个大湖,筑起了无数堤坝。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百姓们终于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1.虞舜是当时的__________,他先后命令鲧和禹治水。鲧是禹的__________。
2.鲧和禹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治水?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能看出“息壤”十分神奇?用“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从画“ ”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
A.禹非常想念亲人,想快点儿完成治水的任务,和家人团聚。
B.禹为了治水不辞辛苦,带领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
C.禹贪图功劳,让大家日夜苦干,去完成繁重的工作。
5.你还知道其他关于禹治水的传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
)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3.我来考考你!
牛顿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学家。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1.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2.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蚕和蜘蛛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它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异。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尾巴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羽毛作为奖品,准备送给优胜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就织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
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即使刮风下雨也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它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了一个雪白的、光溜溜的茧。
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不多,( )我一点儿不留,把它们全送给人们,让人们织成光滑的绸缎。”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对孔雀说:“听了蚕的介绍,这个光荣的奖品应当属于它。”
1.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的绸缎 (_____)地爬
(_____)的奖品
(_____)地织着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绕”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_。“绕”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缠绕;②围着转动;③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绕着圈儿”的“绕”应选第(____)种解释。
4.从第2、3段中的“抢先”“连忙”两个词可看出( )
A.蜘蛛自以为是。
B.蜘蛛性子很急。
C.蜘蛛非常骄傲。
5.“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尾巴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羽毛作为奖品,准备送给优胜者”一句中,作者将______比喻成_______。
6.“这个光荣的奖品应当属于它(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另一座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家里的人每天出来进去都要绕很远的路。
一天,愚公把家人聚集起来说:“我们全家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直通到外面去,你们看好吗?”大家听了,全都点头赞成。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有些疑问,说:“你现在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怎么能移走这两座大山呢?而且,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把它们丢到海里去呀!”
第二天,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开始挖山。愚公的邻居家有个小儿子,也去帮助他们。有一个叫智叟的老人,听说这件事后来嘲笑愚公:“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移什么山?就算搬到死掉的那一天,你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
愚公听了智叟的话,笑了笑说:“我虽然很老了,可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的。天下哪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无话可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地搬下去,会把山搬光,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说:“这个愚公真有恒心哪!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1.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__________,另一座叫________。愚公想把这两座山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智叟认为愚公的年纪太大了,不可能把山移走。对此愚公是怎样回答的?用“____”画出来。
3.愚公移山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听人们谈到“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种精神是指( )。(多选)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不怕困难的精神
C.持之以恒的精神
D.无私奉献的精神
九、课外阅读。
盲童的画
在色彩缤纷的少年儿童画展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画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间小屋,小屋前有
淙(cóng)淙的流水,好像还有一棵树。寥(liáo)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设想一下孩子拿起画笔时的心情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火红的脸,射出炽(chì)热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她画一棵树,葱绿的颜色,上面栖(qi)息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曲;她画一条小溪,那青色的溪流,她曾用手指触摸过,有一阵清凉的感觉;她画一间小屋,这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这是多么美好的情境啊!
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上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她只能画出这样一幅简单的画。就是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对于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来说,能够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从这没有色彩的画面上,人们已经看到她心灵上的色彩;在这线条极其简单的构图上,人们还听到并感受到了她所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幅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
畏困难的心在向我
们微笑。
这盲童的画上原来也有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这幅画的人们更愿意为它添上各种鲜艳的颜色呢!
1.盲童的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
)
A.盲童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童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它加上去
的。
B.盲童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心灵上的美好感受,表
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人能理解盲童的心灵,并受到感动。
十、课外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阅读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哪吒闹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夜叉打扰了哪吒洗澡。
B.哪吒喜欢闹着玩。
C.龙王父子太坏,老百姓无法捕鱼。
D.哪吒想试试他的两件法宝的威力。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是描写龙王父子很坏的,有一个不是,这个词语是(
)
A.胡作非为
B.滔天巨浪
C.称霸一方
D.作恶多端
3.“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
B.三太子在向哪吒请教
C.三太子在责怪哪吒
D.三太子在教育哪吒
4.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没有写到哪吒的法宝很神奇?(
)
A.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
B.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
给打死了。
C.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D.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
5.读完课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
)
A.在海里吵闹
B.在海里打闹
C.在海里比武
D.制服海里的霸王
6.假如你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想让它有什么法力?
_______________
十一、延伸阅读。
两个包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以后,就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包。这可不是一般的包,一个里面装着别人的缺点,一个里面装着自己的不足。
人类不敢违抗普罗米修斯的意愿,可是这两个包该怎么处置呢?后来,人类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可以巧妙地安排这两个包。他们把那个装着别人的缺点的包挂在自己的胸前,而把那个装着自己的不足的包挂在身后。
这样,人老远就能看到装着别人的缺点的包,从而对别人的缺点了如指掌。这样的安排真是独具匠心。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你固然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别人同样也把你的不足看得清清楚楚。另外,这样安排留给自己的更大悲剧是:永远对自己的不足置之不理。
1.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包,一个里面装着(____),一个里面装着(____)。人类把装着(____)的包挂在自己的胸前,而把装着(____)的包挂在身后。
A.别人的优点
B.别人的缺点
C.自己的优点
D.自己的不足
2.短文最后一段中“更大悲剧”指的是( )
A.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缺点。
B.先看到别人的缺点,后看到自己的不足。
C.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对自己的不足置之不理。
D.先看到自己的不足,后看到别人的缺点。
3.你觉得这两个包怎样安排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节选)
赫拉克勒斯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路过高加索山时,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搭救了为人类盗火而被宙斯悬吊在悬崖绝壁的普罗米修斯;在崇山峻岭中,捕杀了残害人类的猛狮,为民除掉大害。他的威望和名声越来越大。
一天,他路过伊利斯城邦,看到国王颁布的榜文:谁如能在一天之内将国王的牛棚打扫干净,将得到国王牛群十分之一的奖赏。其实这是国王设下的一个圈套,他想让人给他白干活。因为国王的牛棚非常脏,一个人就是用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清理干净。赫拉克勒斯知道这些后,决定戏弄一下贪婪的国王。他觐见了国王,并找来证人,写下了契约。其实,赫拉克勒斯早就有了锦囊妙计。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是国王赖账了。“大力神”一怒之下赶走了国王。长期受到国王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这就是他离家后干的第12件别人无法完成的伟业。
1.赫拉克勒斯用什么方法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详写,结局是________。
3.你敬佩赫拉克勒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王母洞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得到玉帝的准许,下凡来到人间,体察人间风土人情,以便管理人间。
有一天,王母娘娘来到这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一看,这里一片汪洋大海,没有人烟。她感到很不是滋味,心想:大地上没有人烟怎能侍奉天庭?就命青、白二龙立刻退水。青、白二龙施展神威,把方圆几百里的海水喝入肚中,飞向天空。这片土地上露出了许多的山色。王母娘娘按落祥云,落在了最前面的一个较大的山头上,随手从头上拔下一(
)银针,用手一指山崖,银针由小变大,从她手中飞向山崖,歪歪扭扭地向里钻了几十里。王母娘娘来到这座洞口,吩咐麒麟让这几百里的土地出现人烟,不到一(
)时辰,就看到平地上升起缕缕炊烟,王母娘娘就住在这座洞里施舍恩惠。
后来,王母娘娘继续出游,要离开这儿。临行之前,她看到人们在田野里耕种,感动得掉下一(
)眼泪,正巧落在洞口的石崖上,从此这滴水就源源不断了。人们为了感谢王母娘娘,就把这洞起名叫“王母洞”,并且在每年三月三日到这里来送香还愿,求王母娘娘保佑岁岁平安。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
2.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描写王母娘娘心理活动的语句。
3.王母娘娘采用了什么方法退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一处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5.人们为什么要感谢王母娘娘?请你至少写出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课外阅读。
燧(suì)人氏的传说
上古时代,有一群人在商丘居住,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地方叫“燧明国”。那时候的古人十分原始,只会用石器。他们用石器猎取动物来填饱肚子,因为没有掌握使用火的方法,只能吃生的食物,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因此人们的寿命都很短。
那时候,由于动物死去后,身体里含有的磷经常在尸体中燃烧,还有森林在极其干燥的情况下由于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引起大面积的森林大火,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火光。但当时的人却不认识火,他们认为火十分不祥,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直到有一位智者出现。这位智者的行为不同于常人。普通人看到自然中的火都十分害怕,唯恐自己受到伤害,而这位智者却是哪里有火就向哪里去。他经常居住在火边,有时发现火中被烧死的动物,这位智者就会直接取它们的肉来吃。通过长时间的亲身体验,智者发现了火的很多妙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会感觉温暖;烧熟的动物的肉吃起来更加好吃;火还能驱赶猛兽。
智者虽然认识到了火的好处,可是自然界的火不是随时都有的,就算是森林大火,也会有熄灭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大家随时都能使用火呢?智者冥思苦想,不停地进行各种尝试,终于发现了钻木取火与击石取火两种方法。他把自己发现的火的用处和取火的方法教给大家,从此,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掌握了取火和用火的技术。“燧明国”有一种燧木,智者钻木取火用的就是这燧木,于是后人便尊称这位智者为“燧人氏”。
1.上古时代,有一群人在商丘居住,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地方叫“_____”,智者钻木取火用的是这里的_____,后人尊称这位智者为“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远古的人看不到火,也不认识火。(
)
(2)古人们因为看到动物的尸体燃烧,还看到森林大火,所以认为火十分不祥。(
)
(3)古人最终学会了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这两种取火的方法。(
)
3.古人们避火而居,而燧人氏却经常居住在火边,并把自己发现的火的用处和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你认为燧人氏具有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像燧人氏这样的人物吗?写出其中一位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她)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理解。
女娲造人(片段)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1.用“﹏﹏﹏﹏”画出描写女娲造人的句子。
2.从文中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女娲造出人之后________的心情。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
)
(2)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
)
(3)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
)
十六、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名叫夸父。他看到人们生活在黑暗寒冷的世界里,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世界充满光明和温暖,那该多好啊!
夸父就去追赶太阳。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太阳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渴极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的水喝完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把渭河的水喝完了。他还是很渴,又向北方的一个大湖走去。可是,夸父在半路就渴死了。
夸父倒(dǎo
dào)在地上,地上长出一片桃林,树上结(jiē
jié)满了果实。太阳被感动了,它放慢了脚步,并且每天都到地上走一趟。
1.
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倒(dǎo
dào)在地上
结(jiē
jié)满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火热(
)
高兴(
)
3.根据原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夸父先喝完了黄河的水。
(
)
(2)夸父先喝完了渭河的水。
(
)
(3)夸父先喝完了北方的一个大湖的水。
(
)
4.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课外阅读。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无法生活。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老百姓除了害。为了奖励后羿,西王母送给后羿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后羿不想离开嫦娥,就让她把仙药藏起来。
后羿的徒弟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十分奸诈贪婪,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出门去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闯进后羿家,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想,让这样的人吃了仙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趁逢蒙不注意,一口吞下仙药,飘飘悠悠地一直飞到了月亮上面。
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她爱吃的食品,为她祝福。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1.后羿的妻子名叫_________,后羿因为_______,所以让妻子把仙药藏起来。
2.嫦娥为什么要吞下仙药?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后羿: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___________________
逢蒙: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后羿不想和嫦娥分开,所以没有吃下仙药。
B.嫦娥吃下仙药后无处可去,只好飞到月亮上面。
C.人们十分想念嫦娥,所以摆上她爱吃的食品,为她祝福。
十八、课外阅读。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精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文中“截”的意思是( )。
A.量词,段
B.阻拦
C.割断;弄断
2.从文中找出农夫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在文中找)
________——________——急忙——欣慰
3.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农夫非常劳累?用“____”在文中标出。
4.农夫想出的办法是什么?这种办法行得通吗?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农夫揠苗助长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驱赶
帮助
厚道
冷酷
2.
B
C
3.B
二、1.胡作非为
兴风作浪
2.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3.混天绫
乾坤圈
乾坤圈
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大
4.《封神演义》。喜欢。因为他机灵勇敢,充满正义感。
三、1.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药医,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2.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
写成《神农本草》
3.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
4.神农氏具有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1.首领
父亲
2.鲧采用拦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结果成功了。
3.鲧听说天上有一种神土叫息壤,能够自己生长,而且永远也用不完。 洪水上涨一尺,息壤也长高一尺。
4.B
5.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五、1.3
牛顿做太阳钟的故事
2.C
3.英
物理
六、1.不屑
很有信心
2.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3.坚持不懈的精神。
4.认准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
七、1.光滑
兴高采烈
光荣
不停
2.虽然
但是
3.R
rào
②
4.B
5.尾巴
扇子
6.蚕把自己吐的丝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人们,它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7.我喜欢蚕。因为它把吐的丝全部送给了人们。(答案不唯一)
八、1.太行
王屋
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家人每天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
2.我虽然很老了,可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的。天下哪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
3.天神知道了这件事,派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因为愚公非常有恒心,感动了天神。
4.ABC
九、1.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
2.走过画前的人们,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我们微笑。
3.B
十、1.C
2.B
3.C
4.D
5.D
6.遇到困难的事情时,只要使用它,就会掉出签来指引你。
十一、1.B
D
B
D
2.C
3.将装着自己的不足的包放到前面,将装着别人的缺点的包放在后面。这样便能随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十二、1.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2.营救普罗米修斯
捕杀猛狮
戏弄国王
戏弄国王
赶走了国王
3.我敬佩他,理由是他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
十三、1.根
个
滴
2.大地上没有人烟怎能侍奉天庭?
3.王母娘娘让青、白二龙施展神威,把海水喝入肚中。
4.临行之前,她看到人们在田野里耕种,感动得掉下一滴眼泪,正巧落在洞口的石崖上,从此这滴水就源源不断了。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王母娘娘心地善良,具有菩萨般的心肠。
5.①她让方圆几百里的荒地出现了人烟;②她施舍恩惠,给百姓带来了幸福。
十四、1.燧明国
燧木
燧人氏
2.×
√
√
3.燧人氏具有勇于探索、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4.神农氏尝百草,辨别药物,并教人们种植庄稼。
十五、1.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2.充满温暖
兴奋激动
高兴、激动
3.√
√
×
十六、1.dǎo√
jiē√
2.寒冷
难过
3.√
×
×
4.值得。夸父为追求理想、目标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十七、1.嫦娥
不想离开嫦娥
2.嫦娥为了不让逢蒙把仙药抢走,所以吞下仙药。 结果嫦娥飞到了月亮上面。
3.为民除害
美丽善良
奸诈贪婪
4.B
十八、1.A
2.巴望
焦急
3.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精疲力尽。
4.农夫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这种办法行不通;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5.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