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6 22: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以大唐为中心看国家兴衰与民族交融
公元581年:杨坚建隋
公元618年:
李渊建唐
公元907年:
朱温灭唐
公元960年:
赵匡胤建宋
五代十国


隋唐时期“再造统一”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
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其时府库极为充实,重要的去处,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隋唐大运河线路图
淮北大运河码头遗址
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盛极一时”表现:
仓库足,建东都,开运河。
隋唐大运河线路图
淮北大运河码头遗址
隋唐大运河线路图
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结合教材P32【学习之窗】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积极影响: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推动了起义的爆发。
“短命而亡”原因:
自恃强盛,大兴土木,征伐高丽。

农民起义
贵族反叛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次子即位
隋灭
唐立
玄武门之变
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
盛世一:“贞观之治”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
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开明的民族政策;
······
盛世二:“开元盛世”
废唐称帝,改国为周,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李隆基即位。
唐朝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继西汉前期后又一个盛世局面。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改革税制
大兴文治,编修经籍
改革兵制--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唐玄宗李隆基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选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

东突厥
回鹘
西突厥
吐蕃
南诏
靺鞨
室韦
契丹
措施一(东突厥):
“战而后和”
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托突厥贵族管辖;突厥首领给予官职;善待可汗。
“天可汗”
民族政策
措施二(西突厥):
安西都护府
灭亡西突厥
北庭都护府
措施三(吐蕃):
看图读史:
历史事件?
最后结局?
历史影响?
阎立本《步辇图》
松赞干布使臣禄东赞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场景;
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
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蕃会盟碑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措施四(靺鞨):
唐玄宗时期,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厥——武力征服、册封突厥贵族管理故地、“各适其性,全其部落”
西

厥——武力征服、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纥——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

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会盟
粟末靺鞨——唐玄宗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威服与德怀并举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唐蕃会盟碑”
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战争、
册封、
设机构管辖、
和亲、
会盟

阎立本《职贡图》
反映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着贡品来唐进贡的情景
24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
过渡语: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时间:AD755——763年;
作用: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的弊端在于地方军队、财赋为节度使专擅,朝廷难以过问;而节度使又受制于骄兵悍将,如果失去了部下的拥戴,不是被杀就是被逐。这样的藩镇割据造成的后果,只能是社会的动乱和瓦解。
政治自主权
经济财权
军事武装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
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平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藩镇割据的特点。
少数藩镇独立性强,多数藩镇受朝廷控制内部兵变时有发生。
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在免官吏,将节度使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经济上,拥有财权,不向朝廷交赋税;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政见与利益的分歧,形成朝廷中的派系、集团,互相对立,这就是所谓朋党。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通常被史家们称为“牛李党争”,即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的之间的政争。一党掌权,不问敌党有无人才,一律全盘排斥;不问敌党政策是否可取,一律更张。朋党之争的结果,是政治的越发腐败。
朋党之争
唐德宗时,宦官不仅控制禁军,而且藩镇的节度使多从禁军将领中擢用,朝廷的将相由宦官任免。由于宦官掌握大权,藩镇多引为内援;宦官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以便控制皇帝,也多引藩镇为外援。两股势力勾结的结果是,皇帝沦为宦官的傀儡,宰相大臣成为宦官的附庸。
宦官专权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后周世宗柴荣
大宋太祖赵匡胤
三、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
特点: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课堂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柴荣治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