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rice
hull
my
business
number.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核心素养
了解共和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1)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民国初年实行政党政治的尝试、国民党“训政“的内容和实质
(2)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掌擢不同时期中共在根据地进行制度探索的内容
(4)归纳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的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5)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制度建设的历程(6)分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目
录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extbook
Course
Analysis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After-class
Teaching
Reflection
课后教学反思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PART
01
Textbook
analysis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全体职员合影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誓词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国旗:五色旗
(4)纪元:中华民国【1912年为民国元年】
(5)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1.中华民国初建
大清帝国
农历
帝王年号纪年
1912——宣统三年
中华民国
阳历(公历)
中华民国纪年
1912——民国元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通过南北议和,袁世凯赞同共和,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宣告终结。共和取代帝制,中国的国号、国旗、历法和纪年都随之焕然一新,无一不表明新的共和时代的到来。
1.中华民国初建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后,为防止其独裁,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特别提醒】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概括《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和颁布的目的。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限制袁世凯独裁,
维护共和政体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袁世凯当政之始,……此时革命的余波仍在各地荡漾,革命党人在中央和地方仍掌有一定的权力,责任内阁制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刚刚实行,在清廷过往严厉的控制骤然崩解之后,舆论开放,思想活跃,革命、共和、民主、自由的思潮四处激荡。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民国初年处于从专制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期,各种政治力量活跃,对袁世凯起到牵制的作用。
3.政党政治
①背景: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②建立: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③结果: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3.政党政治
3.政党政治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
材料一: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
“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更有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
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3%。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在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那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国初年的中国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经济基础。
2: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落后,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限,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基础。
3:民国初年的中国缺乏实施政党政治的坚实民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4: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缺乏政权的有力支持。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国民党一党专政(1927-1949)
“军政”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8年北伐成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时期(1928年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统一到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时期(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1)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VS
【课堂探究】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训政纲领》反映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什么?
主权在民原则
一党专政
“训政”实质: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是剥夺人民权利的国民党一党专政。
(2)国民政府训政时期(1928-1948)
孙中山的理想
国民党的现实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以此为其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3)宪政时期(1948-1949)
中国宪政为何如此艰难?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3.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4.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PART
02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1、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时间: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内容: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三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课堂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抗日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设边区政府、参议会;实施三三制
抗日民主政权
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1)行政区
①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在继承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新形势下民主制度建设。
②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③意义: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建设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时期
制度建设
地区
意义
土地革命
苏维埃政权
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
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
抗日根据地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行政区
解放区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
【探究】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ART
03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
《宪法》
1957年后和“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和削弱;
1982年通过新《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宪法后,代表们热烈鼓掌
①人大代表直选扩大到县一级,差额选举
②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五年
③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宪法及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合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49年
1956年
1982年
改革开放后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新政协召开,制度确立
写入宪法,制度化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局面。
(2)基本内容
(3)意义
比较项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人民政协
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监督权
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监督
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产生与组织方式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
辨析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课后教学反思
PART
04
After-class
Teaching
Reflection
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民主共和制度
南京国民民政府:一党专制
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抗日根据地:建立边区政府
解放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北洋政府:政党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
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
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临时政府。国旗采用沪军都督府的五色旗,陆军旗采用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海军旗采用陆皓东设计的三色旗,这充分体现了参议院集合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各方意见进行决策,体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协议,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何种类型的国旗、陆军旗、海军旗与民主团结意识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参议院采用的旗帜,与民主平等无关,故D项错误。
B
2.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
A.政党政治在中国确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答案】:C。【解析】:“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反映政治党团建立的数目之多,而政治党团是民主政治的形式之一,这体现了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C
3.国民党《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政权托付于国民大会;五权分立托付于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这反映其本质意图是(
)
A.用法律以保障人民权利
B.践行《临时约法》宗旨
C.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D.分化国内政党政治实力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训政纲领》。材料“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政权托付于国民大会”“托付于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反映出国民党的真正意图是实行一党专政,故C项正确;A项中“保障人民权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该纲领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宗旨,故排除B项;训政时期政党政治早已名存实亡,故排除D项。
C
4.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
)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材料中参加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代表包括中共、国民党、地主士绅、军界代表、妇女等各个阶层,说明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故选D项;图片中显示此次会议中共代表占比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共取得抗战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土地政策问题,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
D
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
“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
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
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能,材料中的做法正是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的表现,故选A项;人民政协职能转变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结束是在1956年,排除D项。
A
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B。【解析】:注意题中的关键时间“1949年”。召开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A、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确立于1956年,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人员名单组成的数量表明当时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故选B项。
B
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Baz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pring
and
Autumn
ads
main
graphic
design,
there
ar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rice
hull
my
business
number.
感谢您们的观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