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2.
能说明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放热
B.蜡烛变短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吹灭后产生白烟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5.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简单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测量密度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6.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B.可以通过硬度来区分铁丝和铝丝
C.可以通过气味来区分酒精和蒸馏水
D.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
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
10.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
1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
12.
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
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⑨
B.①④⑤⑦⑨
C.①④⑤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
下列描述属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的哪一种?请在后面填写相应序号。
(1)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__________。
(2)酒精能燃烧__________。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__________。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
(5)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__________。
14.
根据下图填空。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填名称)。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用到的仪器有
、
(填名称)。
(3)量液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
(填“偏大”或“偏小”)。
(4)加热少量液体时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试管中加入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③加热时没有预热 ④加热时试管底触碰到灯芯 ⑤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 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15.
从一支燃着的蜡烛中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下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____。
(2)图中B部分的变化,下列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____。
①固态变液态 ②液态变气态 ③固态变气态
(3)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丙,最亮的是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加热。
(4)用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_______生成。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感觉;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
17.
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时知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实验
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__
__,振荡
现象及证据
装有呼出气体的瓶中的现象为__
_____________
__
装有空气的瓶中的现象为__
__
结论
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__
__
对结论的解释
原因是__
__释放出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BCBADD
7-12ADDBAA
二、填空题
13.
③
④
②
②
①
14.
药匙
量筒
胶头滴管
偏大
①③④⑥
15.
液态
②
丙
甲
外焰
水
浑浊
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
16.
【知识回顾】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与分析】(1)水珠;
发热;
变小至熄灭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化学 (3)发烫;
物理
【实验结论】2
17.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多
人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