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文档属性

名称 《寡人之于国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1 16: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孟子》
学习重点:
积累文中文言实词和某些特殊句式。
归纳多义词“数”、“发”、 “直”、“兵”、“胜”的义项
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字 , 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元文宗时封他为“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 ”学说。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人性本 的思想, 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及其思想

子舆
战国
亚圣
仁政
民为贵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写作特色主要有:(一)善于 ,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二)善用 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雄辩
比喻和寓言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易读错的字:
粟 好 战 弃甲曳 兵
数 罟 不入洿 池
养生丧 死 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庠 序 孝悌 颁 白
不王 者 饿莩

hào




sāng

tún
zhì

xiáng

bān
wàng
piǎo
重点词语:
1、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请以战喻 4、填然鼓之
5、兵刃既接
6、弃甲曳兵而走
7、或五十步而后止
8、以五十步笑百步 9、则无望
(河,古代专指黄河。)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更。)
(说明。)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之,无意义的衬字。)
(接触、交锋。)
(逃跑。)
(有的人。)
(通“毋”,不要。)
(介词,凭。)
课文鉴赏
梁惠王
于国尽心
移民移粟
结 果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民不加少
疑问:何也?
战国中期,社会混乱,礼制崩坏。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下》)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点拨
请以战喻
弃甲曳兵而走
五十步
百 步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
邻国之君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可)
成语:
含义: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五十步笑百步”
练一练:
辨析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不弯曲)
(只是,不过.)
(价值)

弃甲曳兵而走
兵连祸结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兵器)
(战争)
(军队)
(兵士)

寡人之于国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填然鼓之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结构助词,不译。)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无意义的衬字。)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