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第91页至95页)
学习流程及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
【课标要求】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自学目标】
1.
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简述中国军队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及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二、基础自学
一.七七事变
1、爆发:
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
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
”,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华全民族
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
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
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三、能力提升
1.七七事变后中国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2.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内容是什么?
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哪些侵略罪行?试举2例说明。
3.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真相,其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学生,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做?
课堂:端正坐姿,集中注意力,勤做笔记!
【学习流程】
独学(9分钟):围绕学习目标快速阅读P91-95,找出自主学习题答案并完成。及时记下疑难问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对学(7分钟):相互检查笔记,划好等级;晒出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独学6分钟——对学3分钟
——展示7分钟,需上台展示的同学一定要快速,展示者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倾听者认真倾听,及时记录要点。
学习流程及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四、总结梳理
五、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
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
4.
淞沪会战中的著名抗战将领主要有(
)
①杨靖宇 ②赵登禹 ③佟麟阁
④姚子青 ⑤谢晋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6.
“金陵馆,冤魂长啸……三十万灯弹指灭,一群狼子听尖叫”。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大捷
D.南京大屠杀
7.
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
8.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现职。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材料二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知知识结构图”上A、B且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义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D
7.D
8.
(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有理即可)
结合夯实基础的内容,自己学会总结与概括。
总结整理完导学案后,先独学完成这些检测题目,之后对子相互检查、批阅,组长统计本组全对的人数,上黑板上加相应的分数到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