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7 08: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论语学而》中“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入、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这说明先秦宗法制
A.维系了统治基础的人伦秩序
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D.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2.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3.关于清代军机处创设的记载:《清朝通典》记其始名即为“办理军机处”,《内阁志》则称其始名“军需房”,《清史稿》称其为“军机房”。这反映清代军机处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职责渐趋规范化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因军事保密而设立
4.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
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
D.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5.希腊是个飘动的神话……世人的心目中,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而雅典则是希腊文化的摇篮。每提起雅典,就会让人联想到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十将军委员会
B.负责审理所有案件的陪审法庭
C.所有人均可享有的参政津贴制度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6.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象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美国实行联邦制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难
D.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7.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的理念思想”。这种理念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美国
A.实行联邦制
B.取消国王制
C.推行三权制衡
D.构建立体政府
8.宪法通过时,“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体现出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
C.是主要政治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
D.反思了大革命过于激进的缺点
9.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宋庆龄参加会议的地点应该是
A.延安
B.西柏坡
C.北平
D.北京
10.据学者考证,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原地方督抚仍任民国政府要职的有11人,占原督抚总数的25.6%,先任职后退隐的有12人,占总数的28%。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未能铲除传统政治力量
B.得到地方督抚全力支持
C.推动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D.以完成民主革命为宗旨
11.1942年10月,晋绥边区临时参议院开幕。参议员共145人,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党派以及工、农、兵、学、商等各界人士,也有满、回兄弟民族的代表。其中共产党员有47人,不及大会参议员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晋绥边区政府
A.践行联合政府主张
B.具有统一战线性质
C.属于工农联盟政权
D.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12.武建国在著作中写道:“封建国家要与地方豪强大族争夺劳动人手,打击和限制豪强大族势力,使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附籍于国家,与国有荒闲土地相结合,向国家交纳租调,提供徭役。”封建国家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土地兼并不利于巩固统治
B.彻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大量荒芜的土地待开垦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3.北魏孝文帝是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少有束缚,采用汉法,制度创新,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14.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大会,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开会(

A.制定了首部正式宪法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提出了变为工业国的目标
D.把北平改为北京并定为首都
15.费正清在评价毛泽东的一篇报告时说:“此文有令人信服的总结。……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要求在政治领域扩大地方的权力和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性,以利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他提出减少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对重工业过多的优先权。他认为一味重视重工业会拆自己的台。”以下对于毛泽东这一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B.此时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
C.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D.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
——据《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能得甲首(军队中的小军官)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不少拓跋贵族“丕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都,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
——摘编自《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作用。
(3)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次改革的时代主题。
参考答案
1.C2.B3.D4.B5.D6.A7.A8.C9.C10.A11.B12.A13.C14.C15.C
16.(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
(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
17.(1)措施:重农抑商;分户制(或:改革户籍制度);奖励军功;建立县制。作用:秦国国富兵强,诸侯诚心归服。
(2)原因:平城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改革阻力大;洛阳是帝王之都。作用:政治中心南移,加强了对中原统治;减轻“汉化”改革的障碍。
(3)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或确立新制)。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