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同步测试卷(word版带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同步测试卷(word版带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07 19: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同步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次检测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
2.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最主要在于(  )
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
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通过生物膜
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B.细胞质基质呈溶胶状
C.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
D.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持作用,是系统的边界
4.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②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分布于所有细胞中 ④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5.把叶绿体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下列几种细胞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下列细胞结构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月季的成熟筛管细胞
B.苹果的成熟叶肉细胞
C.猪血中成熟的红细胞
D.蓝细菌细胞
9.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细胞代谢加强,运动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0.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细胞骨架:蛋白质
C.线粒体:脂质、蛋白质、糖类、核酸
D.染色质:核糖核酸、蛋白质
1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的区室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12.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2倍。用下列细胞进行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13.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被起识别作用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14.如若用丙酮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0,则S0与S1关系可能是(  )
A.S1<2S0
B.S1=2S0
C.S1>2S0
D.S1=S0
15.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B.叶绿体内部的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C.细胞中不同生物膜在成分上是有差别的
D.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16.下图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c分别是指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B.图中d、e均为单层膜
C.高等植物各器官的活细胞中均含有上述所有生物膜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
17.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甲代表内质网,乙代表高尔基体
B.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COPⅠ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
18.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b两部分细胞形成对照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质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关系密切
19.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分裂都与中心体有关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C.性激素和磷脂都能在人体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
D.动植物细胞中都有高尔基体,其功能相同
20.下列事实中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A.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如图甲为人体内某种细胞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图乙表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细胞内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
(1)抗体含有的化学元素主要有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加工分泌的过程是③→________→________→⑥→⑦。
(3)细胞中很多细胞器都具有膜,由这些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抗体的合成、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提供。
(5)若图乙表示的是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③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调节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A、B、C的细胞内部结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a~e具有下列特征:细胞结构a、b、c都是由两层膜构成的,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孔。d与细胞的分裂有关,e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将关于试样A、B、C的细胞结构的有无整理如表所示:
细胞结构
a
b
c
d
e
试样A





试样B





试样C





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
(1)试样A、B、C分别是菠菜叶、大肠杆菌和鼠肝脏中的一种细胞,细胞结构a~e分别是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中心体和高尔基体的一种。问试样A、B、C各是什么?细胞结构a~e各是什么?
试样: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细胞结构: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不具有细胞结构a而含核糖体的生物属于什么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试样B在低温下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出的细胞结构a、b、c的形状完全保持不变,则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________,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为________,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内。(填字母)
2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
℃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  ]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5.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草履虫的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的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
(1)此实验说明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研究证明,有核部分在6天内仍有21%~35%的细胞死亡率,其原因是:
①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凋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核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你能针对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由于磷脂的头部是亲水性基团,尾部是疏水性基团,所以磷脂分子头部在水中,尾部在空气中。
2.D
【解析】罗伯特森构建的生物膜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所以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也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3.D
4.B
【解析】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①错误;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②正确;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原核细胞没有,③错误;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④正确。
5.B
【解析】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着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会随之运动,所以叶绿体等颗粒位置的改变证明了细胞质是流动的。因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所以没有标志物难以察觉,为了观察的方便,要选择体积较大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等作为标志物。而叶绿体随光照强度不同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是对光照的适应性反应,虽与细胞质流动相关,但不能以此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6.B
【解析】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7.A
【解析】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A错误;在细胞分泌物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可参与物质的合成及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D正确;膜蛋白的形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类似,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8.B
【解析】A、C项细胞中无细胞核,D项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9.D
【解析】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又能加强,而细胞代谢是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10.D
【解析】染色体主要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错误。
11.C
【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膜通过化学信号的传递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12.D
【解析】A、B、C三项都是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还有核膜、膜性细胞器的膜等,进行该实验时与实验结果不符;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进行该实验时与实验结果相符。
13.B
【解析】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磷脂分子易与细胞膜融合,并将药物运至患病部位。
14.C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将细胞膜中的脂质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还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其他膜结构,则S1>2S0。
15.B
【解析】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故没有生物膜系统,但原核细胞有生物膜,A正确;叶绿体内部的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推测其在成分上是有差别的,C正确;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完成可以证明,D正确。
16.D
【解析】图中a、c分别是指核膜和细胞膜,A错误;图中d、e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B错误;高等植物各器官的活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上述所有生物膜,如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不含有叶绿体中的膜,C错误;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D正确。
17.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B正确;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COPⅠ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D正确。
18.D
【解析】在实验①中有细胞核的部分能正常发育,而没有细胞核的部分不能分裂、分化,所以经对照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A正确,D错误;在实验①中a、b两部分细胞形成对照,B正确;实验①中a部分没有细胞核,而实验②中的a部分又有了细胞核,所以两部分形成前后对照,C正确。
19.C
【解析】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性激素和磷脂都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C正确;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相关,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相关,D错误。
20.B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C、D三项均说明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B项描述的是细胞壁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C、H、O、N 蛋白质
(2)③ 核糖体 ② ④
(3)细胞膜 核膜
(4)⑤ 线粒体
(5)内质网膜 细胞膜
【解析】(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免疫球蛋白),主要含C、H、O、N四种元素。
(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③核糖体。加工分泌的过程是氨基酸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后,核糖体与肽链移入粗面内质网继续其合成过程并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进行初步加工,以囊泡运至高尔基体,在那里继续完成加工、修饰、包装和分类,成熟的蛋白质由囊泡运至细胞膜,最终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即加工分泌的过程是③→②→④→⑥→⑦。
(3)细胞中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⑤线粒体提供能量。
(5)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前后相比,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因此膜面积减少,为图乙中的①;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融合,对蛋白质加工修饰后又以囊泡的形式脱离,运往细胞膜,因此最终膜面积没有明显变化,为图乙中的②;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出细胞,因此细胞膜膜面积增加,为图乙中的③。
22.(1)大肠杆菌细胞 菠菜叶细胞 鼠肝脏细胞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2)原核生物
(3)c b a
【解析】细胞核具有双层膜和核孔,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高尔基体由扁平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游离的核糖体);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而无中心体;高等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而无叶绿体。所以试样A、B、C分别是大肠杆菌细胞、菠菜叶细胞、鼠肝脏细胞,细胞结构a、b、c、d、e分别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其中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中的DNA绝大多数分布在细胞核内。
23.(1)蛋白质
(2)蛋白质等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分子也大多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24.(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① 细胞核
(2)③ 内质网 ④ 高尔基体 溶酶体
(3)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25.(1)控制细胞的代谢
(2)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受损死亡
(3)为红细胞容纳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
【解析】(3)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消失,这为红细胞容纳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了必要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