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7 20: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2、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
学习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
预习课文
一、阅读“彼得一世改革”回答:
1、说出俄罗斯国家的建立统一经过。
2、说出“沙皇”统治的特点和对俄罗斯国的影响。
3、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内容、成效、评价。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是的统治:
4、阅读P8相关史事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统治俄国的?
三、阅读“废除农奴制”回答
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是什么?
6、阅读P8右下角“相关史事”回答:俄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废除农奴制的?
7、俄国废除农奴制是谁在哪一年?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什么?
新课教学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说出俄罗斯国家的建立统一经过。








咸海








鄂霍次克海
莫斯科
瑞典


(1)俄罗斯国家的建立:
9世纪晚期,形成

期国家。
(2)13世纪下半叶,
公国建立
基辅罗斯
莫斯科
(3)16世纪初建立
.
国家。
俄罗斯
2、“沙皇”是谁统治时期的称号?说出“沙皇”统治的特点和对俄罗斯国的影响。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是
执政时期的称号
伊凡四世
(2)“沙皇”统治的特点:

实行专制统治。

农奴制盛行
(3)
影响:
国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伊凡四世,生于1530年,
1533年即位,母亲摄政,15
47年加冕称沙皇。1549年建
立重臣会议,编纂新法典。
1549—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
的行政、法律、财政、军队、
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1547年,实行独裁统治。1565年—1572年屠杀有实力抵抗沙皇的封建王公和大贵族4000多名,加强了中央集权。1581年,失手杀死了继承人伊凡太子,1584年死于中风。
新课教学
3、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内容、成效、评价。
一、彼得一世改革
(3)内容: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意义: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新课教学
3、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内容、成效、评价。
一、
改革
(1)改革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
人物扫描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
(1682——1725年在位)。他敢想敢
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
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岀海探险,险些
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
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
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2)改革方式:
向西方学习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彼得一世改革



咸海








莫斯科
瑞典
彼得圣堡
3、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内容、成效、评价。
(4)改革成效: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在俄国与瑞典的战争获胜,夺
取了
的出海口,营建了新首都——

波罗的海
圣彼得堡





鄂霍次克海
北美洲
堪察加半岛


乌克兰

消极方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新课教学
一、彼得一世改革
3、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方式、内容、成效、评价。
(5)
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积极方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新课教学



咸海








莫斯科
瑞典
彼得圣堡





鄂霍次克海
北美洲
堪察加半岛


乌克兰
二、
的统治
4、阅读P8右上角“相关史事”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统治俄国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措施:

实行开明政策,

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

维护贵族特权,将国有土地和农奴给贵族。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出生于
普鲁士王国,1745年与俄罗斯皇位
继承人彼得三世结婚。1762年,发
动政变后即位。她主张开明专制、
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统治期间,
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土耳其和波兰手中将克里米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领土纳入囊中。参与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
沿岸地区。她的统治使
农奴制进一步被强化。
1796年去世。叶卡捷琳
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
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
罗斯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叶卡捷
琳娜
彼得三世
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二世
新课教学
三、废除农奴制
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

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农奴制使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6、阅读P8右下角“相关史事”回答:俄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废除农奴制的?
新课教学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

农奴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奴影响了俄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在1853-1856年俄土战争中,俄国战败。
新课教学
三、废除农奴制
7、俄国废除农奴制是谁在
哪一年?这次改革历史上称
为什么?
亚历山大二世
(1)废除农奴制者:
(2)废除时间:
1861年
(3)历史上称为: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1818年生,俄罗
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早年受到良好
教育。1855年即位。于1861年下诏废
除农奴制,主持政治、军事、司法、
教育、财政等改革,推动俄国朝君
主立宪制发展。1858年至1864年间,
通过与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北京
条约》及《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夺取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
年至1865年,先后征服浩罕、布哈拉、
希瓦等汗国,确立对中亚的统治。1877年至1878年发动第十次俄土战争。1881年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被称为“解放者”
新课教学
三、废除农奴制
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什么?
(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亚历山大二世




咸海
波罗的海



鄂霍次克海







新课教学
三、废除农奴制
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什么?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影响:
1、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学习目标检测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在俄国与瑞典的战争获胜。
(2)影响:
(1)内容: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学习目标检测
(1)内容:

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但是必须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人身自由
土地
出钱赎买
(2)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


改革废除了
,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重要转折点
农奴制
资本主义
课堂训练
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加强中央集权
B.创建新式常备军
C.废除农奴制
D.发展学校教育
C
课堂训练
2.下列有关彼得一世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损害了贵族地主利益
B.
削弱了封建农奴制度
C.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
D.强化了沙皇君主专制
D
3.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快。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
)
A.资金缺乏
B.封建农奴制
C.土地自由买卖
D.劳动力不足
B
课堂训练
4.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露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挽救危机,巩固统治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课堂训练
D
课后活动P9
5.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课堂训练





俄国废除农奴制之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他们有可能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人。
课堂训练
6.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侯,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