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8 08: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A卷
基础夯实
1.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
)
A.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
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
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
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丘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
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新的白话文学由此建立
B.其实质上可理解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C.它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D.期间《新潮》《国民》等期刊受到青年学生欢迎
3.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4.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共产党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
李大判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共产党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5.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对革命纲领进行了重要的调整。这主要是因为(
)
A.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国共关系得到根本改善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
D.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6.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7.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
A.国共合作中出现右倾现象
B.党中央迷信盲从共产国际
C.建立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
D.批评了三大政策的方向性
8.据1927年1月湖南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复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这说明当时(  )
A.中共军队得到农民支持
B.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北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北洋军阀统治完全被推翻
9.1928年12月29日,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
)
A.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C.宣告了日本侵略中国计划彻底破产
D.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10.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共合作消除了当时社会矛盾
C.国家统一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1.对于1927—1937年间国共两党的对峙,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南昌起义意味着两党事实上开始了军事对峙
B.八七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全面对峙的标志
C.1931年11月瑞金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两个政党的对峙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说明对峙局面全面结束
12.毛泽东曾经说:“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的具体实践是(

A.发动城市武装暴动
B.坚持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C.“左倾”冒进主义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3.“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14.在中国近代的一次会议上,“一把手”博古先做了一个总结报告,结果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在此基础上张闻天做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报告。关于这次会议及相关报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博古的总结报告指出红军长征的真实原因 
B.会后毛泽东取代博古成为了党的总责任人
C.张闻天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D.会议结束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指导
15.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
)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
C.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
D.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
16.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统一战线的建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也逐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其实,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迷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材料二
自国门洞开以来,纵使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中国战乱频仍的不堪局面,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仍怀抱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安美惠《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救民”认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18.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乌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匪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和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1935年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越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战士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不怕寒冷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统区报纸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特点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维护国家的尊严,故选D项;用强力拥护公理是陈独秀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得出的结论,而并非其意义,排除A项;“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体现的是政治欺凌,排除B项;“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可见其斗争矛头并没有明确为军阀,只在希望民众起来反抗,排除C项。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殖民地”或“半封建”的术语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整个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膨胀问题,排除B项;“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故C项错误。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题干并未提及中共成立的意义,故B项错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等信息表明中共成立与在此之前的革命与运动紧密相连,故C项正确;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东北易帜,即东北地区纳入国民党版图,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故选B项。国民政府统治下,军阀割据依然存在,排除A项。C项说法本身有误。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与材料不符,A错误;B.1935---1937年国共尚未合作,且国共间的矛盾始终未消除,B错误;C.当时日本局部侵华,社会不稳定,C错误;D.据材料1935---1937年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较迅速,这是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结果,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C项正确;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发生在城市,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南昌起义属于城市中心论,与材料强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符,故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一把手’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可知这次会议是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军事指挥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故选D项;从材料“结果博古的报告被绝大多数与会者否定”,可知博古的报告没有正确分析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故没有指出红军被迫长征的真实原因,排除A项;遵义会议上确立的党的总负责人是张闻天,不是毛泽东,排除B项;遵义会议主要是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没有涉及否定共产国际对中国领导的内容,排除C项。
15.答案:C
解析:红军长征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心在南方。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作出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的决定,这说明红军长征实现了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故选C项。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故A项错误。此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任务并未转变,故B项错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故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取得了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此可知,这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故B错误;第二次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故C错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次转折无关,故D错误。
17.答案:(1)原因: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十月革命的鼓舞;巴黎和会外交失利
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变化:从坚持资本主义道路转变为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论述:五四运动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18.答案:(1)特点:诋毁红军长征,夸大国民党军队战绩,笼统不实。原因: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报纸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进行不实宣传;民营报刊迫于国民党的压力,报道的倾向与国民党报纸大致相同。
(2)不同:正面报道了红军长征,报道全面、具体,材料真实、丰富。
(3)史料价值:《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图,报道不实。因此,就对红军长征的报道而言,《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比《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史料价值更高。但《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为从中可以看出国统区人们对于红军长征的态度,也从侧面印证了红军长征的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的评价。(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诋毁红军长征,夸大国民党军队战绩,笼统不实。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报纸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进行不实宣传;民营报刊迫于国民党的压力,报道的倾向与国民党报纸大致相同。(2)根据材料二“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材料三“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可得出正面报道了红军长征,报道全面、具体,材料真实、丰富。(3)根据材料一“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材料二“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可知,《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图,报道不实,因此,就对红军长征的报道而言,《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比《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的史料价值更高;根据材料一中“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可得出《中央日报》和《国民公报》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为从中可以看出国统区人们对于红军长征的态度,也从侧面印证了红军长征的史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