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7 18: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女娲造人》
——袁珂
你知道那些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
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
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其中,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本课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背景介绍
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
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神话故事
文本知识
【人类幻想性散文作品】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故事
文本知识
神话常识
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中国神话多数发生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
我国最早的神话主要有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
填海等。我国最早的神话多在《山海经》
《楚辞》《淮南子》等书中记载。
神话特点
①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②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③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开辟(

女娲(

莽莽榛榛(

澄澈(

掘(

幽光(

掺和(

捏(

踪迹(

绵延(

疲倦不堪(
)(



zhēn
chénɡ
jué
yōu
chān
niē
zōnɡ
yán
juàn
kān
识字记音
【开辟】本文指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澄澈】清澈透明。【掘起】挖起。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绵延】延续不断。
【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重点词语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复述课文。
并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感知
复述课文: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本文介绍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1.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女娲造人的背景与当时的环境: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可是没有人类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没有生气,这表明天地之间需要人类,人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深入探究
2.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寂寞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引出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3.第3段属于什么段?在文中有有什么作用?
第3段属于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女娲造人一事。
4.第4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的什么特点?有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如“笑”“假装生气”最后一句话是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做铺垫。
5.为什么强调女娲掘的泥是“黄”色的?
强调“黄”颜色,因为与我们的肤色相符合,说明女娲是我们黄种人的始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
6.人类落地后,第一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
7.第9段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心理?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词语把女娲的人性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表现了她创造了生命之后的无比欣喜之情,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8.第13段是概括叙述还是详细叙述?表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
本段是概括叙述,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女娲夜以继日地工作,体现了她执著忘我的工作精神。
点拨: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风俗通》
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
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
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
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
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因此富贵的人,是黄土变成的,贫贱的人,是泥
浆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为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备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的情绪。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
)
为什么造人
怎样造人
怎样造更多人
怎样繁衍后代
女娲是怎么造人的
女娲造人
揉黄泥
挥洒泥浆

人类绵延


(2)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喜悦,不再孤独,不再
寂寞,大自然有了生气。
人:人类对获得生命的欢呼,有了爱,有了
温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女娲
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细读课文,感受人物:
(3)我眼中的女娲:
女娲捏黄泥造人的过程中
认真、勤劳
女娲
神性
人性
神通广大
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女娲是个怎样的形象?
人性化的神
小结:
女娲————大地之母
女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她是一个神,她可以一天当中变化七十次,她神通广大。但是她也有孤独感,也会有人类的喜怒哀乐,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灵机一动,创造了人类,也正是有了人类的诞生,她享受了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的勤劳智慧,充满了爱,她哪里是神啊,她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人啊,她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心态,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人和神完美的结合。
拓展延伸:
神话的出现是人们迷信、愚昧的产物吗?

神话是想象的,是在远古时期科学水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那时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又想探索自身的起源,所以才有了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神话中有祖先的智慧和勇气,有着对后世子孙的期待。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课文小结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伊甸园说
女娲造人说
古猿说
其他传说
拓展延伸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伊甸园说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指关于宇宙形成、人类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想象的方式对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广为流传。
拓展延伸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昏睡在这混沌之中。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去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一)《伊甸园里》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拓展阅读
(二)女娲补天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三)精卫填海
在北方的发鸠山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拓桑树,那里生活着一种叫精卫的小鸟。传说,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她长得活泼伶俐,又聪明又漂亮,非常讨人喜欢。有一天,女娃到东海去游玩,在海边嬉戏,她跑啊,跳啊,玩得可高兴了。忽然,海上起了一阵狂风,刮得天昏地暗,掀起了惊涛骇浪,巨大的海浪排山倒海地扑向小女孩,一下子就把她吞没了。当风平浪静之后,她的亲人对着大海呼唤、寻找,却再也见不到她往日那可爱的身影了。但是,小女娃并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她的魂魄化成一种美丽的小鸟:身体的形状像乌鸦,脑袋是花的,嘴壳是白的,红红的爪子,这就是精卫鸟,她鸣叫的声音,一声声就像呼唤自己的名字。
精卫怨恨大海无情地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所以就常常飞到西山衔来小树枝、小石头,投到大海里面,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咆哮着发出嘲笑的声音,对她的行为不屑一顾:“就凭你这么个小不点,还想跟我斗?!”但是倔强的精卫发下誓言,永远不饮东海的水,一定要把无情的大海填平,让它再不能危害其他人的生命!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雷雨交加,总是
不停地飞啊、飞啊,做着填海的工作,一
直到今天也没有停下来。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有改动)
请你也发挥想象,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提示: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来进行另一种推测。
例1:有一天,女娲偷偷地溜到地球上游玩,她被地球上鸟语花香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她跟鸟儿玩耍,跟花儿逗乐。渐渐地,她觉得这样玩不过瘾,刚刚熟悉的鸟儿自管自地飞走了,刚刚喜欢上的花儿凋零了。于是,她想出了一个造人的办法。她把凋落的心爱的花儿和残枝败叶收集起来,把它们摆放成跟自己一样的模样。然后,点上几滴清水,轻轻一吹。啊!花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花儿般美丽的女人;树枝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树枝般挺拔的男人。
例2:相传,天帝和别族打仗,由于伤亡惨重,便传令女娲在两天之内设法派出三千救援兵。女娲看着境内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无计可施,只好到她哥哥那儿去求助。一路上,由于心不在焉,一脚踩进一个泥潭里。女娲正在气恼时,奇怪的事发生了:那些四处飞溅的小泥点,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人儿。女娲眉开眼笑,这不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吗?原来我有创造的本领。于是,她又狠命地往泥潭里踩,泥点飞溅,小人儿越集越多。她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大群小人,不禁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也奇怪,气流所到之处,一个个人都比原来高出两倍,比女娲还高出一个头。女娲心想:这才是最合适的救兵。于是,又向其他小人吹气。他们又一个个高大起来。女娲圆满地完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