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ppt2

文档属性

名称 《蜀道难》ppt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1 17: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蜀 道 难
李白
李白,字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他的诗歌风格“ ”。
杜甫曾说他“ ”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李杜
豪放飘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一生好入名山游”, 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 ,他当时非常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初到长安,太子的宾客贺知章一见便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
744年,李白在洛阳和杜甫相遇并结成好友,杜甫在诗中写自己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并在诗中赞颂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归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客死安徽当涂。
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
他存诗900多首,长于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正由于此,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国家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解 题: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能翻出新意来。李白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卓越的艺术构思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唐以前的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而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也对于表现他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啸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剑门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太白鸟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古栈道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栈道2
天梯石栈相钩连
砯崖转石万壑雷
枯松倒挂倚绝壁
注音
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萦绕( )
扪参历井(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峥嵘(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秦塞( )
yīxūxī
náo

zhàn
yíng
wéi
mén shēn
yīng
chán
tuān
huī
pīng
zhēngróng
shǔn
zījiē
sài
鸟号( )
háo
豺狼( )
chái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蜀地方言,表示惊叹;高

多么

高险的山路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最高而成为标志的山峰
越过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急流 哄闹声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4.锦城虽云乐
5.侧身西望长咨嗟
6、萦岩峦
7、峥嵘


同“非”
互文见义
虽然
深深
环绕山峰
高峻的样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意欲何为?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赏析第一节
第一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
1.历史的角度——
蜀道的来历
2.山势的高危
3.行人的角度——
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
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
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蜀地与世隔绝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上下对举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虚写反衬
夸张
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神话传说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结第一段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赏析第二节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
1.环境——
烘托
2.风光奇险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诗仙发出了人生第二感慨——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
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人王令《送春》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渲染惊险的气氛。
夸饰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的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
总结第二段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可畏
以“何时还”起
赏析第三节
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战祸之烈,
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杀人如麻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总结第三段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申戒
读诗-析诗
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抓住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来写“蜀道难”?
危乎高哉
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高险
惊险
凶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反复形式,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结构总结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可 畏
以“何时还”起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申戒
照应
结尾:主旨句三见
说说《蜀道难》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一是神话传说,《蜀道难》充份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二是想象瑰丽,《蜀道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浪漫主义的特点之三是夸张大胆,感情强烈,《蜀道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6、“蜀道难”这么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1、从内容上看,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2、从手法上看,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
3、从形式上看,李白对这一古乐府题有所创新和发展,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笔意纵横、豪放洒脱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兴甲兵,危士臣

危险
正,端正
屋脊
使…受到危害

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且
崇尚,尊重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指出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