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第一节 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第一节 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0-07 15: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第一单元两个章节共六首作品。其中第一节共两首,一首中国声乐作品《一杯美酒》(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和一首外国器乐作品《轻骑兵序曲》(德奥作曲家的轻歌剧序曲)。
这两首作品极具代表性,需引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听赏体验和适度的艺术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感知、分析、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对特定的音乐语汇和形式要素进行不断变化发展,从而推动音乐情感表达的和创作思想抒发的”,为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更为每一位学生终身的音乐艺术之旅开启大门。
【教材分析】
《一杯美酒》
风格:维吾尔族在文化和历史方面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这种融合性在音乐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维吾尔族音乐融合了中原、印度、波斯-阿拉伯及欧洲的音乐语言,形成了该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题材: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歌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历史歌曲、生活习俗歌曲等。《一杯美酒》属于爱情歌曲题材。这种题材的歌曲在维吾尔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歌曲是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民歌之一。
调式:维吾尔族音乐常以波斯-阿拉伯调式、欧洲大小调式及中国五声调式等各种调式为基础。不同风格的调式、调性经常在一个作品中交替出现,是维吾尔族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风格更加突出。全曲建立在f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只是在第三乐句出现了和声小调的特色音级升7级音,但是它并没有像欧洲音乐体系一样向主音解决,二是下行二度到6级音上,这样的增二度音程色彩又体现出波斯-阿拉伯的调式特点。这也就是维吾尔族音乐极具融合性的体现。
节奏:《一杯美酒》属于固定节奏型中的麦西热普节奏型。
节拍:维吾尔族音乐常用弱起节拍。其民歌的韵律主要依据唱词的重音变化。在这首歌曲中,除了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之外,每个乐句都始于弱起拍。这更能体现出隔着对所爱之人的真切心意核对甜蜜爱情的美好憧憬。
旋律线条:音乐旋律线条有上行、下行、波浪形等进行。这首作品最具特色的旋律线条是在上行跳进(一般是五度、六度、七度)之后级进回旋进行。
创作手法: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很多创作手法是重复或变化重复,比如一个新的乐句会借鉴上一个乐句的素材进行重复或展开,这样编织起来的音乐会有很强的循环往复、延绵不断之感。《一杯美酒》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将音乐展开。这种重复的发展手法与音乐材料的迭代生发的运用,是维吾尔族音乐具有延绵不息、多彩灵动的效果。
《轻骑兵序曲》
该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佛朗兹.凡.苏佩创作的二幕轻歌剧《轻骑兵》的序曲,1866年3月21日首演。《轻骑兵序曲》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三个主题,第二部分呈现之后,音乐有通过圆号简短的过渡句进入了第三部分。尾声运用了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共同运用的回旋级进三音组组合。最后强有力地结束全曲,从而使轻骑兵刚强、英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学情研判】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掌握的学习能力,这阶段孩子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鉴赏能力,也曾在之前分别接触到了不同的作品,喜欢通俗流行音乐,但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及欧洲音乐的作品知之甚少,部分学生在本节的音乐要素知识点的学习上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在赏析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时,结合聆听及表现活动,进一步体会和寻找固定节奏音型、相似旋律语汇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以及特定调式等音乐形式要素所勾勒出的、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年轻姑娘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聆听《轻骑兵序曲》掌握音乐基本要素类别与表达方式,进而根据听觉感知,结合乐谱视唱,分析决定作品各段落特定音乐情感或典型音乐风格、音乐体裁的关键性形式要素及音乐语汇。
艺术表现:能够敲击麦西热普固定节奏型的基本形态,主动寻找体现强、弱力度的音色和创造性打击方式;通过模唱、视唱,表现《一杯美酒》第一乐句与尾声部分中“一杯美酒、一杯甜酒”的情绪变化;唱记《轻骑兵序曲》第一、第三主题。
文化理解:能够在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发展手法、旋律、节奏、调式特点的基础上,理解新疆地区的音乐中体现出的文化融合性特点;能够在聆听、赏析《轻骑兵序曲》得基础上分析作曲家采用吉普赛音乐风格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一杯美酒》及《轻骑兵序曲》,分析作品所采用的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结合作品创作背景、音乐要素、文化内涵及风格特征,深入赏析,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及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教师提问:“什么是音乐?”
学生思考、讨论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赏析两首作品
播放《一杯美酒》
学习麦西热普节奏型
掌握该曲节拍特点
曲式分析
播放:《轻骑兵序曲》是
》片段。
让学生说说聆听这段音乐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ppt
2.谈论:你对欣赏作品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检验学生所掌握的欣
赏经验,引发学生对
理解欣赏音乐的
思考。
1.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乐曲,听辨乐曲的风格流派。乐曲是维也纳古典乐派还是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运用了何种乐器奏出了轻骑兵主题?
2.简介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1)浪漫主义音乐从1820年截至到1900年,持续了大约80年,《轻骑兵序曲》是作曲家苏佩在1886年,也就是浪漫主义晚期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
分段聆听
(1)学生聆听并记忆“雄壮的主题”旋律。
(2)聆听乐曲中段主题,听辨调式,体会吉普赛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欣赏与感受这两首作品,能了解即兴曲、序曲的含义
(3)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也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段演奏,其作用在于综合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3)乐曲的中段由大调式转为小调,小提琴奏出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主题,如歌的旋律,宁静而忧郁,带有悲歌的色彩,表现了歌剧中骑兵队长回忆往事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4)聆听乐曲再现段,听辨再现了哪一乐段,运用了哪种创作手法?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轻骑兵序曲》经过反复和发展,再次形成欢乐的高潮。
结合作品创作背景、音乐要素、文化内涵及风格特征,深入地赏析,理解作品表
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及民族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欣赏了两首不同形式、不同
风格的音乐作品,它们让大家感知
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或深情执着,
或凄美迷蒙,或欢快活泼,或宁静
舒缓。同学们也学会了通过分析音
乐的表现要素和表现方式去感知不
同的音乐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总
结回顾。并随《一杯美酒》音乐欢快
起舞,结束本课!
本课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点
(模块1:音乐鉴赏)
序号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水平1
在聆听两首不同我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做,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基本情绪或表现内容;
能用完成对歌曲旋律熟悉,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歌曲的音乐实践!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理解所学习作品的音乐风格。
水平2
能够完整的歌唱一首作品
能够基本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等基本要素。
水平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