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ppt6

文档属性

名称 《蜀道难》ppt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1 17: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李白诗词名句赏读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2.(        ),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孤帆远影碧空尽,(         )
4.天生我材必有用,(         )
5.(        ),疑是银河落九天。
6.(        ),举杯消愁愁更愁。
7.蜀道之难,(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岸猿声啼不住
唯见长江天际流
千金散尽还复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
抽刀断水水更流
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呼高哉!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栈道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剑门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唐代诗歌发展
初唐 “初唐四杰”
盛唐
中唐 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李商隐、杜牧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 猿猱 ( )
扪参 ( ) 巉岩 ( )
飞湍 ( ) 咨嗟 ( )
喧豗 ( ) 砯崖 ( )
崔嵬 ( ) 吮血( )
yīxūxī

zhàn
náo
mén shēn
chán
tuān
zī jiē
huī
pīng
cuī wé i
shǔn
易出错的词语
美读
节奏练习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云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有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锦城虽云乐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但见悲鸟号古木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形容词,译为“高”)
(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介词,译为“比”)
(多么)
(尚且)
(只)
(为什么)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西边太白山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高飞的鸟儿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
可以摸到参星、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深深地长叹。
全诗共三段,请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把握,合作交流
整体把握
一叹蜀道之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叹蜀道之险: 景物凄清—何时还
( 可 畏) 山水险恶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早还家
(申 戒) 杀人惨景、不可久居
照 应
归纳主旨
划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组成一首诗。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赠别友人入蜀,对友人去蜀地的忧虑和惜别之情。
主旨
内容探究
诗的开头叙述蜀道来历,分几层叙述?引用五丁开山的佳说有什么作用?
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是夸张。
③虚实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更难。
诗人在第二段借景抒情,侧面烘托。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含义是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拓展提升
蜀道之难,难在何处我们已经知道了。同学们认为李白写这首诗,就是要表现蜀道之难吗?你是怎样认为的,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句来证明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