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一、古文理解
一
——《论语》
【注释】①知:同“智”,智慧。②敏:此处指聪敏。③好:喜好。④耻:以……为耻。⑤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⑥识:记住。⑦厌:满足。⑧诲:教诲。⑨敏:此处指勤勉。
二
——[宋]朱熹
【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耻下问(
) 默而识之(
)
心既到矣(
) 岂不到乎(
)
三、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所(
)(wèi)
(
)读(sònɡ)
不(
)下问(chǐ)
(
)人不倦(huì)
(
)不到乎(qǐ)
四、多音字组词
识
五、重点句子品析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六、疑难探究
1.本课提到的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第二则“朱熹论读书”中是怎样阐述作者的观点的?
七、课文回顾
第一则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精神,告诫我们要
,
,
,
,
,重视
的关系。
第二则选自《训学斋规》,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
”,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
。
25
古人谈读书
答案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耻下问(chǐ) 默而识之(zhì)
心既到矣(yǐ) 岂不到乎(qǐ)
三、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所谓(wèi) 诵读(sònɡ)
不耻下问(chǐ) 诲人不倦(huì)
岂不到乎(qǐ)
四、多音字组词
识
五、重点句子品析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方法,应当把学习过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地积累、总结、沉淀。“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应当有所收获就感到满足了。“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应当热情、耐心地教导学生。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孔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与“思”应结合起来,不能偏废。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句话详细阐述了读书“三到”之间的关系,强调只有这三方面做到了,才能把书读好;否则,读书的效果不会好,知识也记不牢。
六、疑难探究
1.本课提到的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论语》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默而识之”;朱熹提到的读书方法是“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2.第二则“朱熹论读书”中是怎样阐述作者的观点的?
作者先提出观点——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强调了“心到”是最重要的。
七、课文回顾
第一则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精神,告诫我们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实事求是,注重积累,积极进取,重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二则选自《训学斋规》,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八、课文结构
古人谈读书学读书之法 悟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