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1914年,袁世凯在祭孔告令中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坠。”(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丧,人欲横流,几成为土匪禽兽之国”。袁世凯此说意在( )
A.扭转社会不良风俗
B.恢复儒家伦理纲常
C.极力污蔑辛亥革命
D.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2.有学者指出:民国建立后,军阀政权和国民党政权与民主政治模式相悖。这是因为中国的理想政治是贤君之治。中国社会重视政府政绩,不重民众参与、民主程序。民众无参与取向,没有“政治的主体”之自觉。材料可以用于研究近代中国( )
A.共和政体发展的曲折历程
B.启蒙思想难以传入的历史根源
C.传统政治结构的逐步瓦解
D.儒家正统文化未能动摇的依据
3.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的“王兴昌记”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 )
A.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
C.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
D.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
4.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一败涂地;1916年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草率收场;1917年反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的“护法运动”又为西南军阀作了嫁衣。上述失败共同说明了( )
A.民主革命过程曲折
B.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C.暴力革命收效甚微
D.共和体制需要坚持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被学者称为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现代工业的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局面的出现( )
A.源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得益于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C.受到列强经济侵略放松的影响
D.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结果
6.20世纪初,西方的食品工业产品在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有可观的销路,有些中外商人还在上海、汉口、南京等通商口岸建立了罐头失、蛋品、啤酒等食品制造厂。这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
B.中国社会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民众的饮食习俗已经西方化
D.社会生活中中西融合色彩浓厚
7.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
D.中国民族轻工业的长足发展
8.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认为:“这是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①反封建是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共同属性②文学改良是思想运动的必要条件
③“民本思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④胡适是这场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9.如图所示为民国十三年的一则汽车广告,其中有“价廉物美之轿式汽车最宜于小家庭之购用,盖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更有一最重要之优点,即其价格低廉,普通收人之家庭甚易于购买也"等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
( )
A.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中国近代民族汽车工业成绩斐然
C.轿式汽车已经普遍进人寻常百姓家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业的发展
10.根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表,这反映出该时期( )
1920年
1936年
国内生产商品
农业产品
42.3%
43.0%
手工制造业产品
32.2%
25.5%
近代工矿业产品
12.7%
19.4%
进口洋货
12.8%
12.1%
A.列强在华势力减弱
B.传统生产方式稳固
C.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进口洋货独占市场
11.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12.新文化运动认为,人们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就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主要意图是( )
A.推翻儒学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宣扬科学精神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1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材料中“灵丹”的内涵是指( )
A.君主立宪制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14.《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 )
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
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
C.启迪民众心智的重要性
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
15.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东西融合取长补短
C.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简单复古故步自封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简图
——据陈旭麓等《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大致从1921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开始下降,棉纺织业是首先受到打击的产业。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后,不再进口日本、中国、印度的产品。受到打击的日本棉纺织业将大量纺织机器运往中国,并将原计划输往欧洲的纺织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几年前新建的纺织厂设备简陋、资金薄弱、管理不善,处于竞争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之下,1923年后,52家纺织厂停工、出售或被接管。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势头下降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机器制造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三 辛亥革命前,中国产业工人约有60多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增加到200多万。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工人先后爆发了约130多次罢工斗争。
(1)根据史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3)概括史料三内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三 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根据上述史料,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15:DACAC
BAAAB
ACCCB
16.(1)现象: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
有利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主导地位。
17.(1)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
(2)出现短暂的迅速发展。
(3)内容:产业工人队伍在辛亥革命后迅速壮大,并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参与近代革命。
原因:1912~1919年因一战和辛亥革命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18.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