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8 20: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某一思潮在甲午战争以后开启了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以民权、议院、民智、学会等为核心话语,以君主立宪制为政治理想,并且该思潮既是对以前近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又是后期民主革命思潮的基础和源泉,是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里程碑。该思潮是(  )
A.洋务思潮
B.维新思潮
C.共和革命思潮
D.民主与科学思潮
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3.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
B.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
4.“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6.1862年,郑观应就有了用土产鸦片抵制外国鸦片的想法,并建议民众多食川土(四川产),少食洋土。光绪年间,郑观应又提出对待鸦片的上策是实行鸦片专卖,中策是广种以抵制洋药,并挽回利权。这反映了(  )
A.国产鸦片种植的扩大
B.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
C.早期维新思想的萌发
D.晚清商战意识的确立
7.“弟子存心苦用功,遍地草茅都成兵。愚蒙玉体仙人意,除灭鬼子保大清。”材料表明义和团(  )
A.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B.志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899年春季,总理衝门将处理教案的权力逐级明确地下放到地方官手中,并规定“议定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数条如下:分别教中品秩:如主教其品秩既与督抚相同,应准其见总督、巡抚……其余司铎,准其见府、厅、州、县之官,亦按照品秩以礼相答”。这些规定使得官员在处理民教纠纷时(  )
A.往往被教会势力挟制
B.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C.有效地保护国民权益
D.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9.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10.西方列强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许多督抚却和各参战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一场景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1.如图是法国某年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体现的历史事件(  )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联合反抗
旨在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12.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  )
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
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
13.下图所示为漫画《近日之新傀儡》。漫画所反映的场景出现于(  )
A.《辛丑条约》后
B.《马关条约》后
C.《北京条约》后
D.《南京条约》后
14.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一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
A.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
15.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书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亚洲近代史上影响深远。该书共分为六部分,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是全书的总纲。
第二部分:《图集》2卷,有世界五大洲分国地图。
第三部分:《地志》66卷,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4卷,辑录了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
第五部分:《西洋技艺》12卷,附有西洋火轮船、火炮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自台事后(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大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中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其群僚言事,咸许自达,不得由堂官代递,以致阻挠。其有称旨者,召见察问,量才擢用,则下情通达,群才辐辏矣。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皇上每日亲临商榷,何者宜增,何者宜改,何者当存,何者当删,损益庶政,重定章程,然后敷布施行,乃不谬紊。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说明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并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变法主张的目的和措施。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发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材料二 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1)根据史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史料一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史料一中找出依据。
(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史料一中的变化?史料二反映了列强怎样的侵华方式?
参考答案
1——15:BCACA
BAAAD
BCADC
16.(1)《海国图志》;魏源。
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2)历史背景:受到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影响;《马关条约》签订后,危机加深。
(3)目的: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朝统治。
措施:一是大集群臣,诏定改革;二是设上书处,允许天下士民上书;三是设制度局,协同皇帝议定新法。
17.(1)原因: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特点:具有反帝爱国性质;没有先进思想指导,具有落后性。
(2)问题: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抵制外来事物,比较残暴、落后。影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精神;但是盲目抵制西方先进文明,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18.(1)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
(2)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方式:“以华制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