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万条垂下绿丝绦
接天莲叶无穷碧
学习目标:
1、亲近自然,认真观察景物,了解什么是景物特征。
2、运用多种技巧写景状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把握“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原则。
景物的特征
此景物在物种,形态,布局,格调,地域,时令,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通感……)
运用多种描写手段有机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
如何抓住景物特征
经典品鉴: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着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
故都的秋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的蓝朵
槐树落蕊的窸窣
秋蝉衰弱的残声
沁园春
长沙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课堂小练
不用“热”字,通过景物描写,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的心情。字数不超过50字。
练一练:
以“校园四季”为话题,选取自己内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校园的某个季节的某个景物,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写一段文字。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50字以内。
谢谢大家
总结:
我们应该在描写过程中更多关注修辞,修辞中除了比喻、拟人、通感,还常用夸张、设问、引用等。倘若我们大家在抓住景物特征的基础上巧妙使用以上技巧,就能把写景类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人读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如品佳肴,给人以美的享受。
强调:
景为情铺陈,景为情服务,细心观察是基础,把握情感是根本。只有以感情为本,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景物特征。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描写了故都
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青布单衣的闲人和淡绿微黄的枣子,除了绘形、着色,作者还多次展示声音的魅力: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脚踏落蕊无声,北国秋蝉哀鸣,秋雨息里索罗、闲人慢声长吟,绘形、绘声的描写,表达了作家对故都秋“清”“静”“悲凉”特征的感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3、一切景语皆情语。
新课标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景中注入自己的感情,准确地传达特殊环境里的真实情绪。不要用人们已经说滥的词语,不必“晴空万里,春光明媚”就是心情一片大好;秋风瑟瑟,黄叶翻飞,总是情绪低落。因为同一景色,不同的人看,形色味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也告诉我们,自然景物虽然是客观的,但写什么,不写什么,由我们的感情来决定。
规律:
环境(位置)+(定语)对象+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格式。
教师作品《窗外绿意》中的示例:
每一阵风过,杨树摆动着他们的手臂(环境),心型的叶子(对象)有如一双双大手在风中欢快拍打,发出悦耳的声响,喧闹中带给人们醉人的绿意。(修辞)
附学生当堂练笔片段:
现在的路凹凸不平,一场雨过,全是黄泥。车子在这条路上行驶,车上的人左右晃荡,前合后仰。步行在路上,就好像走在山地上。路的整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希望这条路尽快修好。(14班李丰娇)
尘土满街飞,形如厚厚雾。人穿梭其中,你望不见我,我望不见你。路边绿油油的花草转眼变得灰溜溜的了,万物像失去了生机。道路变得坑坑洼洼,来往的车辆颠颠簸簸,像吃了摇头丸似的。(14班刘莹莹)
校门前的那条路还在紧张整修,原来路两旁的花草已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马路那层黑皮已被剥落,露出黄色的身体,放眼望去,从南到北此起彼伏,一个个丘陵似的小土堆胡乱的站在路中央。各种大型的修路机紧张有序地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仿佛他们了解学生归心似箭的心情似的,想赶快将路修好,给人们带来方便。(14班王樱)
我的作文你来评:
请说出你对教师下水文《那一场浓雾》和《窗外绿意》这两篇文章的看法。
布置作业:
借鉴《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选取自己熟悉的一种景物,或者自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以描写为主,结合本节课所总结的写景技巧,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附教师作品1:
那一场大雾
沈瑞玲
早晨6点40分去学校,发现起雾了,丝丝缕缕的雾弥漫在人的周围,你会看到为了行驶安全,不管是小轿车还是面包车的灯都已全部打开。迷迷蒙蒙的雾气中,迎面而来的车灯透出青绿的光,渐行渐远的车灯则是桔红色的,车速与平时相较慢了许多,都不快,雾不是很大,我赶忙打开电动车的灯,给迎面而来的人一个提醒:前方有人。
等给学生上完上午的前两节课后,太阳和冷风已把雾扯拉地不见踪迹。今早的这场晨雾让我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寒冬早晨遭遇特大浓雾的情景。
那天,因有早自习,5点40分我便骑自行车出了城里生活的小区,通往学校的路上,没有看到清洁工的身影。路灯下,冷空气很快驱走了我从被窝里带出的热气,不一会儿带着厚厚手套的指尖已经冰冷生疼,我赶忙扯一扯围巾,遮住冷空气对鼻子、嘴巴的侵袭。
始料不及的是一过北关铁路道口,我竟进入了跟铁路以南截然不同的境界,这里成了雾的海洋,雾的世界!而我刚刚走过的铁路以南的路上可是没有丝毫雾气的。雾很浓,霭霭一大片,像一大团硕大无朋的棉花,骑着自行车行在其中没多久,一种恐惧袭遍全身,感觉头发根根直立,
看看四周,扑天盖地的浓雾把路灯光裹得紧紧地,一切都混混沌沌,你只能看见距离你最近的东西。
有那么一刹那间,我的头一下子蒙了,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为何在这里?我停下车,看看被雾气笼罩着的自己,仔细想了想才明白自己是要去学校给学生辅导早自习的,清醒过来的我打了退堂鼓: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趁现在离家近退回去呢?犹豫中我还是骑上车,但蹬车的速度慢了好多,我安慰自己:坚持,坚持!
无边无际的浓雾加上恐惧心理,我感觉到学校的距离由“咫尺”变成了“天涯”,浓重的雾气落在我的身上,打在我的眉毛上、睫毛上,不一会儿我就要用戴着手套的手把脸上的雾水抹去,此时天地间充斥的都是湿漉漉的微小颗粒,铺天盖地弥漫的雾让我几乎不能呼吸,在浓浓的雾障中,除了蹬车链子的声音,我听不到一点其他的声响。世界上仿佛只有我孤零零一个人,这时真得希望路上有个伴儿,哪怕陌生人也好,可一路上偏偏看不到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靠近路两边的隔离带行驶,以免遇见传说中的“鬼打墙”,让自己在一个地方来回兜圈子。
不知在浓雾中走了多久,行了多远。猛一回头,我发现身后大路左边的某个地方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些微茫的灯光,凭直觉判断,那不是路灯。我赶忙掉转车头,小心地向光亮处靠拢,走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惊喜地发现,是学校大门的灯光!确认那朦朦胧胧的淡黄灯光就是学校门口发出的后,我心中紧绷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下来,上天保佑,终于到校了!在迷雾中我竟走过了学校近100米!
那个冬季浓重的晨雾至今让我心怀恐惧,所幸,那个早晨路灯一直亮着,虽然浓雾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总还能让我在黑暗中感受到一些亮光;所幸,在扑朔迷离的浓雾中我克服了胆怯心理平安到达了学校,没有撞着别人,也没有让别人撞着。由此我联想到,人生的路上是不是也会遇到你始料不及的这样或那样的雾障,它让你觉得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孤立无援,不知所措。那么我想用我自身的经历告诉你:在雾障中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惊慌,小心谨慎,这样定可走出雾障。
写于2009年1月8日
教师作品2:
窗外绿意
沈瑞玲
学校家属区西边围墙外有一排杨树,在我入住新家的那个夏天,这些杨树的树身已有碗口粗细,高高越过了围墙,树身配上紧紧靠拢的丫枝和片片向上的叶子,显得挺拔而又帅气。
那个夏天的一个午休,我躺在北边卧室,扭头一望窗外,恰好的角度,让阳光普照下闪闪发光的一片苍翠扑入眼帘,当时我是一阵惊喜,赶忙跑到窗户跟前向西观望,发现映入眼帘婆娑舞动的绿叶是那排杨树的,我躺下再起身,反反复复地体会这片绿意带给我的凉爽,我绝没料到拥有这套住房的同时,会收到大自然赐予我的这份厚礼,这份礼物让我心中仅存的那丝郁闷一扫而光!
这些郁闷是买房带给我的,记得买家属区的这套房时,我并不满意,因为套房位于二楼的最西头。当时买房的人普遍认为,除了顶层(第四层)的套房位置不好,位于每一层两边套房的位置也不佳,而我恰好得到了楼层最西边的房子,入住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了别扭,可无意中发现的这道风景一下子驱走了我的郁闷情绪。
拥有这片风景的九个年头中,我熟悉了这排杨树每一个季节的姿态,甚至觉得熟悉了它们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的每一次呼吸。它们给我以身心的愉悦,也点缀着我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春、夏两季。
春天,和煦的东风吹起,清新空气里,伴随着校内迎春花在枝头吐芳,柳树在路边抽芽,杨树毫不例外地在身上挂满了稚嫩的芽簇。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天杨树必要下的那场“毛毛虫”雨,在风的吹拂下,无数像毛毛虫的东西在家属楼前的空地上乱成一团,红紫色,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仅能感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乍一看,还以为踩到了真毛毛虫呢。接着嫩叶在枝头展露头角,羞怯的样子让人联想到屋檐下刚能在窝边呢喃着四处张望的雏燕。随着树冠穿上绿绸,杨絮也随风飞舞,跑得满校园都是,略微风大些,片片飞雪还会与你的脸颊来个亲密接触,告诉你夏季要来了。
夏天,杨树枝叶繁茂,碧绿交加,树冠如盖,沁人心脾。每一阵风过,杨树摆动着他们的手臂,心型的叶子有如一双双大手在风中欢快拍打,发出悦耳的声响,喧闹中带给人们醉人的绿意;每当风雨大作,树们被扯得摇摆不定,一阵莫名的担忧,就会从我心底升起;风歇雨息,看到树们不仅安然无恙,还枝叶鲜翠欲滴,我就溢满欢喜;尤其,听到夏末夜晚不甘寂寞的蟋蟀与树叶的和风而鸣,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初来三中任教时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听得懂那排杨树的言语,它们的每一个轮回都会告诉我一些人生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一定要充满积极情绪。就像我虽未得到当时认为满意的住房,却获得了上天年年赐予我的翠绿;就像在教学的路途中遇到羁绊我的荆棘,前行的路上我不放弃,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地。
这,又怎不让我感谢窗外的那片绿意?
写于2009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