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07 17: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水的运输方向: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组成导管的细胞是活细胞
2.春天来了,江河湖泊里的水泛绿色,引起这一现象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马铃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
A.块茎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推行河长制,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生活更方便
D.实施乡村“厕所革命”,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导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输导组织
B.由管状细胞组成
C.茎、根、叶内均有导管
D.导管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6.
春风暖阳,桃花朵朵,桃花结构中能够产生花粉的是
(  )
A.雌蕊
B.雄蕊
C.花瓣
D.花托
7.
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带、紫菜营养丰富可供人类食用
B.肾蕨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C.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过多不会形成赤潮
D.大量的古代苔藓植物形成了煤炭
8.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如图),结论正确的是(
)
A.在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被染成蓝色的是①
B.玉米种子完整的胚由结构④、⑤、⑥组成
C.玉米种子结构③的数量比菜豆种子相同结构的数量少
D.结构②的功能是保护胚
9.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合理密植是为了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B.移栽幼苗时根部带着土坨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D.人工辅助授粉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10.
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
11.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B.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
C.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D.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2.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水绵进行光合作用
D.光束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13.
某农场因连降大雨发生水涝,导致大豆发芽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时
(  )
A.温度过低
B.光照不足
C.缺少空气
D.肥料过多
14.我国华北地区有一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是
(  )
①种子吸收水分 ②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③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胚 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⑤子叶消失,幼苗独立生活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15.
将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剥去种皮,并做如图所示的处理。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培养。其中不会发芽的是
(  )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
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到下列现象。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在密闭的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并光照一段时间。甲装置中的小白鼠很快死去,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乙装置中的小白鼠能正常活着,原因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空气。
(2)一段时间后,密闭的丙装置中原本干燥的玻璃内壁出现了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作用。
(3)丁装置中的绿色植物经过黑暗处理一昼夜后,再用黑纸将叶片的A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光照3~4小时,取该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并漂洗,发现变蓝的部位是
    (填“A”或“B”),其主要原因是叶片该部位产生了    (填产物)。
17.
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1)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根属于    。根尖成熟区是由    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
    形成的。
(2)研究人员得到了基因改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如图所示为基因未改变的拟南芥(野生型)及两种突变体的根毛数量情况,推测三者中      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能力最强。
(3)研究发现,生长在缺磷环境中的拟南芥根毛数量是磷充足时的3倍以上,说明缺磷条件会    根毛的形成。
18.图中图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作用示意图,图二、图三是与能量转换器有关的生理活动探究实验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物质或能量,a、b表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a的名称是    ,1和4分别是      ,在b中进行能量转换的意义是 
 。
(2)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照光几小时,再分别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利用图三所示装置探究小鼠的呼吸作用产物,B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
    是否全部被吸收,若将透明钟形罩中的小鼠换成生长旺盛的绿色植株,需要将实验装置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19.图甲和乙分别为玉米种子和幼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 ]    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图甲中的[ ]胚芽发育成图乙中的[⑦],它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图甲中的[ ]    。
(3)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甲中的[ ]    ,继续发育为图乙中的[ ]    。
20.某校学生小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些生物探究创意。某天,她在游览泗水桃花园时,看着枝头红艳的桃花,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实呢 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并扎紧袋口;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抹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抹在B组花的柱头上。
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      ,除此之外,在果实和种子形成之前还必须要完成    过程。
(3)实验结果表明A组结出了桃子,B组未结出果实,那么,设计A组的意义是    。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A
3.C
4.C
5.D 
解析: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6.B
7.A 
解析:
海带、紫菜等属于藻类植物,营养丰富,可供人类食用;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有害物质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而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的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过多会形成赤潮;煤是由古代的高大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逐渐变成的。
8.C
9.B
10.B 
解析:
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叶面积指数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在农业种植时,只有合理密植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种植密度在m4之后,呼吸作用占优势,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农作物将会减产。
11.A 
12.B 
解析:
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3.C
14.A
15.D 
解析:
种子一般包括种皮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将来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选项A、B、C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又同时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能发芽;而选项D不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因此,不能发芽。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1)呼吸 光合 (2)蒸腾 (3)B 淀粉
17.(1)器官 分生 分化
(2)突变体甲
(3)促进
解析:
(1)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根属于器官。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称为根尖,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是由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这一部位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进入导管中,被运输至植物体的茎、叶等其他部位。三者中突变体甲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能力最强,因为根毛较多。
(3)研究发现,生长在缺磷环境中的拟南芥根毛数量是磷充足时的3倍以上,说明缺磷条件会促进根毛的形成。
18.(1)叶绿体 水、氧气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甲不变蓝,乙变蓝 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 黑暗
解析:
(1)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见图一中的1是水,2是二氧化碳,3是有机物,4是氧气,a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所以b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实验前应将图二中的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了,由于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不变蓝;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图三装置中的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应将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19.(1)⑥ 胚 (2)③ ① 胚乳
(3)⑤ 胚根 ⑧ 根
20.(1)花粉的种类
(2)传粉 受精
(3)对照
解析:
本实验探究不同的花粉传给桃树能否结果。实验的变量是花粉的种类。实验证明梨花花粉传给桃花是不会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