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试题精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试题精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8 16: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课后
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A.20m/s、25m/s
B.25m/s、22.5m/s
C.25m/s、20m/s
D.22.5m/s、20m/s
3.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0~15s,甲、乙两车路程不相等
D.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4.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记录了小球每隔0.01s的不同位置,小球由左运动到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5.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
km/h,到达后马上返回,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54
km/h,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7.科技小组要完成测水滴速度的实验。水滴下落过程如图所示,用表测出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__________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__________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__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
m/s.
9.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形如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vAC(填“>”、“<”或“=”)。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_______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____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_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_______________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_____
(选填“>”“<”或“=”)vAC.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的s﹣t图象,图乙是乙物体的v﹣t图象。求:
(1)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路程;
(2)甲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
(3)6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1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长为2km的模拟公路上行驶了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3)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试卷第2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题意知,s=200m,t=10s,故汽车的平均速度
v==20m/s=72
km/h,
故选B.
2.B
【解析】
第二个十秒通过的路程为250m,根据得平均速度为:

前二十秒通过的路程为:,根据根据得前二十秒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路程除以时间进行计算,千万不可用两个速度求平均数,是不正确的.
3.BD
【详解】
A.由图可知,在0~5s,甲车行驶了10m,乙车行驶了20m,相同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路程短,则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C.0~15s,甲、乙两车都行驶了30m,相同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这段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0~20s,乙车的路程保持30m不变,说明乙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4.0.8
【详解】
从由左运动到右的距离为4.00cm,而时间为0.05s,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5.变速
13.5
【详解】
[1]分析图可知,小车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同,速度,所以整个过程小车运动的速度不同,整个过程小车做变速运动。
[2]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6.43.2
km/h
【详解】
假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
从甲地开往乙地时间为:;从乙地开往甲地的时间为:
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7.20.00
1
变速
【详解】
[1]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中可知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20.00cm。
[2]由速度公式可得
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1m/s。
[3]该水滴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
8.12.50
0.15
【详解】
小球从A点到F点的路程为12.5cm-0.00cm=12.50cm;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路程为s=12.5cm-0.50cm=12.00cm,时间为0.2s×4=0.8s,平均速度v===15cm/s=0.15m/s;
9.40.0
0.25

同一位置
<
【详解】
(1)[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
sAB=80.0cm-40.0cm=40.0cm
AB段的距离为40cm。
[2]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AB段的平均速度为0.25m/s。
(2)[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时间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可知,会使测得的速度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静止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则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0.40.0
25.0

同一位置

【详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
11.(1)10m;(2)3.75m/s;(3)40m
【详解】
解:(1)由甲图知,0~2s内,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此过程中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4s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
(2)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在8s内通过的路程为30m,故甲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
(3)由甲图知,经过6s后,甲通过的路程为20m;图乙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乙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v乙=10m/s,则经过6s,乙通过的路程为
s乙=v乙t乙=10m/s×6s=60m
因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经过6s后,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答:(1)甲物体在4s内运动的路程为10m;
(2)甲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3)经过6s后,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为40m。
12.(1)4000
m;(2)20m/s;(3)10
m/s
【详解】
(1)由知道,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1= 1t1=8
m/s×500
s=4000
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
s=s1+s2=4000m+2000m=6000m
总时间
t=t1+t2=500s+100s=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4000m;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20m/s;
(3)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m/s。
答案第2页,总4页
答案第1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