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2021年中考选择题专项练习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2021年中考选择题专项练习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2 16: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1.(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故选C。
2.(2021·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商鞅变法
【答案】B
【详解】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故选B;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C;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排除D。
4.(2021·广西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排除;辛亥革命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应当属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步,C排除;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政治近代化表现,D排除。故选B。
5.(2021·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详解】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
6.(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B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排除A;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C;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故选B。
7.(2021·江苏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历史试题)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A.刘光第
B.杨深秀
C.康广仁
D.谭嗣同
【答案】D
【详解】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在被捕入狱后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行刑时,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戊戌六君子”,但与题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D。
9.(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D
【详解】
林则徐的名句体现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谭嗣同的名句体现出台湾被割让的爱国思想,秋瑾的名句体现出救国的思想。三句诗体现出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故D符合题意;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进行救国,排除A;君主立宪是维新派思想主张,排除B;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倡导的思想,排除C。故选D。
10.(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完成了反帝任务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
11.(2021·湖南中考真题)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其主张宣扬维新思想,变法图存,B正确;A是林则徐,C是孙中山,D是袁世凯,排除。故选B。
12.(2021·江苏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
14.(2021·浙江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C正确;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排除;D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C。
15.(2021·四川中考真题)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故D正确;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属于二手史料,故ABC错误。
1.(2020年四川广安)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A.“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中共中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发生在北京,A符合题意;1911年发生武昌起义,因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一次革命叫辛亥革命,B排除;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发生在了武昌战役等,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C排除;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D排除。故选择A。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故A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
3.(2020年四川凉山)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解析】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为戊戌变法,故选择C项;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开始,排除A项;宣统帝于1912年退位,排除B项;北平在1949年和平解放,排除D项。故选C。
4.(2020年四川内江)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严复在北方创办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故B符合题意;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故C不符合题意;康有为主持强学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年四川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出自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所以B项符合题意;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2020年福建)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答案】A
【解析】
考查点:戊戌变法。解题思路:根据“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可知,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刊物《时务报》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也使得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要宣传维新思想。A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与题不符,B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不符,C错误;文学革命应运而生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3.(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报纸宣传的是变法图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故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等人,故排除C项。故选D。
7.(2020年山东潍坊)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答案】B
【解析】
考查点:维新变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衰弱的根源在于君权集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在中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因此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倡导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兴民权。B正确;振兴洋务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与题不符,A错误;批判孔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梁启超本人主张利用儒学的外衣进行改革,C错误;维护共和是要彻底推翻帝制,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8.(2020年广东深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故B正确;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故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故排除C项;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故排除D项。故选B。
9.(2020年内蒙古包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和社会的进步,B正确;张謇的“实业救国”与“加速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符,排除A;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人的实践活动都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符,排除C;孙中山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D。故选B。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