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歌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概况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描写月光的诗句呢?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诗中共有10字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夜间。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指作者的家人,朋友。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注释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一、二句:······
第三、四句:······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诗歌大意
1秋高气爽,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特别明朗。
2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3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4诗人思念友人却又看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向渝州。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
月半轮”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恋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作品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余光中《寻李白》
谢谢大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结合写作背景,正确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感悟诗的意境;
4、背诵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三吏》:
《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读
准
节
奏
词语注释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⑶寻常:经常。
⑷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⑸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⑹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⑺君:指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这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
自主学习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译文: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这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流露出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昔盛今衰的感伤。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诗句
前两句:追忆往昔,深情怀念。
后两句:感慨今朝,满眼凋零
。
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哪些?
寻常、
几度、
又逢
3、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1】自然的景色;
【2】国家的衰败;
【3】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落花时节”这四个字,暗喻了什么?
这四个字,表面的意思是指具体的时令——暮春
暗喻了杜甫和李龟年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个人的身世之悲)
也暗喻了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社会由盛而衰的感叹)
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提示:
(1)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
(2)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
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合作探究
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提示:
(1)欣喜、荣耀;辛酸、伤感
(2)
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
落花时节
分析后两句的妙处。
提示:用了反衬和双关。“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
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主题思想
通过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理解训练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的诗句是:
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的诗句:
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结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完成《创优作业》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