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历史部编版
纲要上
第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专门为宋朝一批被称为“道学”的儒家学者立传,并且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战国孟子之后就失传了。“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经过宋朝这批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反映了宋以后对于宋朝儒学复兴意义的高度评价。右图为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儒学的复兴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他们力图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②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内容
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程颢(hào)、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达到普遍天理的认识。
思考点
你认为今天应该怎祥看待“存天理,去人欲”的提法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提法,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摈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历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理学大师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社会我们该借鉴理学的哪些积极因素,摒弃哪些消极观点?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理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调三纲五常、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念盛行;压抑创造力。
文学艺术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特点
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
《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史料阅读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米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沿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历史纵横
元杂剧的渊源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有情节的舞蹈和有念白的滑稽表演,后者相当于今天的小品。宋代城市中有傀儡戏、皮影戏等娱乐活动,由人操纵表演。北宋和金朝还流行一种说唱艺术,称为“诸宫调”,由演出者演唱一个长篇故事,类似于今天的大鼓或弹词。作为综合舞台艺术的元杂剧,就是在上述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史料阅读
元杂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也取得很高成就。元朝前期人胡祗遹(zhiyu)在文章中热情赞颂了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
学业专攻,积久而能,老于一艺,尚莫能精。以一女子,众艺兼并。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mei)则骏奔走雪,鱼笏(hu)则贵公卿。卜言祸福,医决死生。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
媒妁则雍容巧辨,闺门则旖旎婷婷。九夷八蛮,百神万灵,五方之风俗,诸路之音声,往古之事迹,历代之典刑,下吏污浊,官长公清。谈百货则行商坐贾,勤四体则女织男耕。居家则父子慈孝,立朝则君臣圣明。离筵绮席,别院闲庭,鼓春风之瑟,弄明月之筝。寒素则荆钗裙布,富艳则金屋银屏。九流百传,众菱群英,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见一时之教养,乐百年之升平!
—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8《朱氏诗卷序》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宋四家一体”
瘦金体:宋徽宗
瘦金体:宋徽宗
山水画: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赵孟頫《秋江饮马图》
科技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的沈括和元朝的郭守敬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1
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2
经济: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政策: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两宋政府重视教育,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宋朝科举取士条件放宽,也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和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5
市民阶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6
科技: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字
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成吉思汗统—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1114年契丹大字“耶律习涅墓志”拓片局部
1345年西夏文石刻“陀罗尼”拓片局部
1314年附注汉文的八思巴字“教士墓碑”局部
畏兀体蒙古文书法作品
辽
西夏
金
蒙古
元朝
1101年契丹小字“辽道宗哀册”拓片局部
1224年女真文“进士题名碑”拓片局部
金
辽
辽
通过各条材料对“理”的解释,可以体会到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米方面“理”具有本体地位,相当于“天道”;另一方面“理”又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万事万物之中,也体现于社会人际关系当中,也就是儒家伦理道德秩序。这样,就将儒家纲常伦理提高到本体地位,为专制统治提供了哲学论据。这也就是程朱理学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主要原因。
宋朝史学成就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方面。①《资治通鉴》及相关著作。“相关著作”主要是指根据《资治通鉴》改编的《通鉴纪事本末》和《资治通鉴纲目》。②本朝史的编纂。代表作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③方志的编修,包括全国总志和各地地方志。这几个方面对以后朝代的史学都有深远影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