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8 15: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历史部编版
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朝中期人李谢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他显然不同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普通地主。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是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左图为《耕织图·耙耨》部分,《耕织图》是清康熙时命人在南宋同名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①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从这段时间起,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原因
农业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史料阅读
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凝放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表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在工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商业
商帮
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jT)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对乡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肇域志·江南十一·微州府》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域志》,这样记载安徽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和商业精神:
史料阅读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局限性
(1)专制制度与政策:僵化的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国内外市场及资本转化的进程。
(2)经济结构因素: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加之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3)思想观念因素: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探究·明清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制约因素
思想领域的变化
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陆九渊,是与朱熹同时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理”是客观外在的,陆九渊则主张“理”就存在于人的内心。二人曾就此展开徼烈争论。
内容
思想领域的变化原因
经济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
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专制统治走向腐朽,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
文化
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内容
内容
影响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影响
哲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发明本心”,“致良知”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主张
主张
主张
黄宗羲的思想观点:
⑴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⑶认为农工商皆本。
王夫之的思想观点:
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
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
⑶哲学思想: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
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⑴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⑷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
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与百姓无关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每个人都有关
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但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政治: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是一股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影响:
[深化拓展]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
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
原因
自身缺陷
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小说与戏曲
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地位
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需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地位
地位
思考点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牛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文学创作往往是现实的镜子。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当时社会诸多方面发生变化的反映。
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汤显祖的《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汤显祖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科技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作品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宋应星
徐光启
特点
内容丰富,配有插图
内容全面,分类清晰
内容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历史纵横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明清时期,不仅私人编纂的几部科技著作在各自领域具有总结性,朝廷为标榜“文治”,也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
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这部巨著已经散佚,今天能看到的不足4%。
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合计近8万卷,3.6万余册,约7.7亿字。根据各书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下面又分许多类。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
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良知”是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是“天理”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王守仁在其基础上提出“良知”概念。他将“良知”解释为人最基本的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与程朱理学强调“天理”要通过知识和阅历的积累逐步体验不同,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即“良知”)只能通过心灵感悟获得,更加重视感性自然和直觉经验。因此在有的地方,王守仁又说“良知”就是“本来面目”。他的一些弟子,还有李贽等激进思想家,不断发挥“良知”的主观性,甚至提出“童心”的新概念,从而大大发展了心学的思想解放和平等、叛逆倾向,以至于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多所否定。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十分巨大。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的“中学西渐”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翻译和西传,以及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思想资料的情况;
②传教士对中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特征的介绍;
③中国器物和艺术品在欧洲的传播,以及欧洲社会一度出现“中国热”的状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