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时间轴
三国两晋南北朝
BC221
公元220
公元589年
秦汉
隋唐
五代十国分裂
大一统的重建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
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重要名词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课程标准
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本课重点
一、隋朝兴亡
1
.隋的建立与统一
人物卡片
贡献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时间
公元581年—公元604年
杨坚
人物卡片
贡献
统一南北
时间
公元604年—公元618年
隋
炀
帝
隋
文帝
杨广
2
.隋的建设与发展
广设
粮仓
兴建
洛阳
开通运河
一、隋朝兴亡
一、隋朝兴亡
思考: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贯通南北,促进沿河城市的经济发展
劳民伤财,激化了阶级矛盾
一、隋朝兴亡
3.
隋的灭亡
(1)原因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2)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隋朝灭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历时11个月)
每月200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170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40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100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20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二、唐朝的繁荣
1.
唐朝的建立
人物卡片
唐
高
祖
朝代
唐朝
时间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都城
长安
李渊
二、唐朝的繁荣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广纳贤才
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
3
2
1
2
.贞观之治
(1)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措施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徵对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诤,有时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后,太宗曾余怒未息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又说魏徵“每廷辱我”。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二、唐朝的繁荣
3.
武周政权与开元盛世
(1)武周政权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虽然任用酷吏,诛锄异己,但是在政治上却也能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
破格用人。她首创“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又开武举,选拔军将。开元名相姚崇、宋璟都是她这时发现提拔起来的……周时期的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国人口继续上升,在武则天统治结束时的神龙元年(705年)全国登记户口为615万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唐朝的繁荣
(2)开元盛世——全盛时期
李隆基统治前期
①时间:
②原因:
选贤任能,改革吏制,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③表现:
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手工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秘色瓷、唐三彩。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唐朝丝织技术高,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商品经济发展:
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出现
2.唐朝中后期出现夜市
(1)指导思想:华夷一体
二、唐朝的繁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民族关系
唐·阎立本·《步辇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贞观年间的唐蕃和亲,
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番会盟碑
文成公主入藏
二、唐朝的繁荣
突厥
吐蕃
回纥
靺鞨
册封
从战争到设置机构
会盟
和亲
★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及特点
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连连看
灭东突厥
灭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与吐蕃和亲(7世纪)、会盟(9世纪)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
安史之乱
(1)时间:公元755-763年
③政治腐败:
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2)背景
②军事失当:
①边疆危机:
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唐代节度使分布图
1.
安史之乱
(3)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
①经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②军事: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③民族: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
(4)影响:
促使唐朝由盛传衰
◎安史之乱形势图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
如何正确认识藩镇割据的作用
A
1
.安史之乱
(5)藩镇割据
藩镇的权力:
①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②在经济上,拥有财权;
③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长期争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藩镇的危害:
◎唐代藩镇分布图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爆发: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结果:
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黄巢之乱形势图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北方)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
3、五代十国
1、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2、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C
D
D
(2018·全国Ⅰ卷,25)
据学者研究,
唐朝“安史之乱”
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隋唐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经济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
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思想
文化
“三教合一”,儒学复兴;唐朝文化博大精深,
世界领先。
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