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科书第111页例1、例2;第112页课堂活动2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乘除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商的变化规律,并知道这些规律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体验探索规律的方法。
1、
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1.
游戏导入:
猜一猜:猜名字,猜击掌次数
出示智慧钥匙: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帮助,但只能使用一次
2.
揭示课题: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借助猜名字游戏和猜击掌次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顾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不但能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对比观察
①
学生独立计算出四个算式的积。(不能口算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②教师组织交流,学生汇报,师板书答案。
2.发现规律
①学生再次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
③猜测验证。
出示:11111×11111=123454321
生猜结果,计算器验算,得出结论。
3.应用规律
出示题目,生口答:
(1)1111111×1111111=
(2)( )×( )=12345678987654321
4.小结方法
对比观察
发现变化
得出规律(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本例题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猜测验证——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中探索乘法运算中的规律。本环节的教学,不但引导学生发现了规律,还强调了对规律的应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不但让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般方法,还强调了验证规律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不但关注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还有机地渗透了数学中的对称美。)
(2)
教学例2
1.初步感知规律
出示例2的三列算式:
2424÷101=96 2424÷202=12 2424÷404=6
4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101= 9696÷202= 9696÷404=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答案。
2.探究规律
思考算式之间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一是观察的方向;二是对结果的描述
1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2
同桌交流。
3
小组交流。
4
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并总结归纳。
3.应用规律
出示题目即时练习。
3636÷101=
3636÷202=
3636÷404=
要求:先引导学生观察,找到规律再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方法
对比观察
发现变化
得出规律(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例2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难点:一是通过算式的分步呈现,多条规律得以分解,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感知规律、运用规律,二是本环节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看书——学生与教材对话、小组交流活动——学生之间对话、指名学生讲解——学生与教师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接着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在讨论、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探索规律。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实效。)
3、
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2题。
要求: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汇报,再让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对比观察
发现变化
得出规律(课件出示)
5、
拓展提高
小组合作:
1111111111×9999999999的积是多少?(让学生猜结果)
出示智慧钥匙,给出提示: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往往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
1×9=
11×99=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想到从1×9、11×99这样简单的计算研究开始,找到到这一组算式隐藏的规律,再运用规律口算出复杂算式的积。再一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有机参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