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心既到矣,(
)?
A.眼口岂不到乎
B.心眼既不专一
C.眼口岂不到矣
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敏而好学。(
)
A.优点多
B.喜好
C.容易
3.学而不厌。(
)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A.流动
B.流水
C.等级
5.“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词语中“恒”的意思与这句中的意思一样的是(
)
A.永恒
B.警世恒言
C.持之以恒
D.恒星
6.“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插入下列语段中的(
)前语意最连贯。
A.苏轼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B.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C.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D.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满足)
B.随意春芳歇(休息)
C.地履其黄(踩,踏)
D.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
二、填空题
8.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诲(_____)
矣(_____)
岂(_____)
窥(_____)
9.写出带有下列部件的字,再组词。
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最佳用脑时间
①最佳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我们找到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做出较好的成果。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0.根据阅读所得信息,依次填入句子中的“_____”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
⑤中老年
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_____;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_____。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11.第②段中列举《灯下集》、《月下集》等书名旨在说明(
)。
A.一日之计在于晨
B.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
C.夜间工作效率极高
D.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B.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C.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D.调整“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达效果
13.用“
”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14.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练习背诵,这是为什么?注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分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6.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17.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
A.学
B.习
C.思
D.用
18.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19.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C
6.B
7.B
8.huì
yǐ
qǐ
kuī
9.诲
教诲
海
大海
悔
后悔
诵
背诵
涌
汹涌
桶
水桶
10.C
11.B
12.A
13.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14.举例子。明确地说明有部分人的大脑在白天思维效率较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5.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
16.D
17.D
18.B
19.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20.希望孩子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