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助燃性
C.挥发性
D.稳定性
2.下列物质中,与乙醇微粒构成相同的是
A.硫酸铜
B.干冰
C.氯化钠
D.汞
3.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
冰水混合物
B.水
汽水
C.蜡烛
二氧化碳气体
D.矿泉水
自来水
4.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磷的元素符号是
A.P
B.F
C.Mg
D.Ar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读取液体体积
C.添加酒精
D.加锌粒
6.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磷、干冰、水银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铁、二氧化硫、石油
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等于20毫升
B.大于20毫升
C.小于2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9.下列关于过滤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10.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空气
11.下列关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是某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C.可以用千克作为单位
D.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过滤浊液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滴管清洗后放回原瓶
13.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1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15.下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Ⅰ为物理变化,变化Ⅱ为化学变化
B.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C.变化Ⅰ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化可能受温度影响
D.变化Ⅰ和Ⅱ中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二、填空题
16.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⑤洁净的空气⑥冰水混合物⑦食醋这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_;
(5)混合物是___________。
1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2)量取10mL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______(填“>”“<”或“=”)10mL。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4.5g药品时(1g以下用游码),若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其他操作无误),则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______(填“>”“<”或“=”)4.5g。
18.元素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锶的元素符号为Sr。
(1)锶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19.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
(1)电源A是___________极
(2)试管中气体气体d是___________。
(3)若收集到c气体22.4mL,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___________mL。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该反应发生时,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⑨
D.①④③②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②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
(7)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不考虑电极)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
(8)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三、推断题
20.有一种无色液体A通电后正极产生无色气体B,负极产生无色气体C,将C和空气混合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将紫黑色固体加热能得到B.将银白色的金属丝D放入B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E.将黄色固体粉末F放入B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
C、E的化学式:C_____,E_____。
四、实验题
21.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小实验,请完成探究过程:
(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整瓶水变红,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容器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
。
2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征时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呈碱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氨气)。请回答:
(1)实验一: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将此溶液分别取用,先向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溶液,再将剩余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
①如图1所示,向上述试管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变红色。由此可知______。
②如图2所示向烧杯C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了改进(如图3所示);
①分别挤出A、B胶头滴管中的浓氨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设计A、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③对比图2、图3实验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
(3)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页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发现页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
(4)实验四:丁同学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由此可以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
五、计算题
23.已知某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A
6.A
7.D
8.B
9.B
10.D
11.D
12.B
13.B
14.A
15.D
16.(1)②(2)④(3)③(4)①(5)③⑤⑦
17.(1)1/3(2)>(3)<
18.(1)Sr2+(2)
AC
B
19.(1)正(2)氢气(3)44.8(4)(5)A
(6)
氢元素、氧元素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
化合反应
(8)AB
20.H2
Fe3O4
21.分子在不断运动
液面低于刻线且距离较远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
22.氨水呈碱性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对照
B试管中的棉花先变成了红色,A试管中的棉花后变成了红色
验证分子运动速度和温度的关系
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节省药品等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或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
23.55.9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