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教案(表格式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教案(表格式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8 16: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第

学期学历案设计
课题名称
20
古诗词三首
课时
2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背景分析
这三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诗中景物清晰,意境淡远,诗中有画。学习时要把握“物”与“我”的完美交融和统一,同时学习其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所需条件
课件
收集描写秋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示标示导1.导入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的星星外,还有许多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2.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约761),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其山水田园的艺术结晶
。3.出示目标:(1)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出示自学指导一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二)小组合作,指名汇报1.范读,明确节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学生朗读,找出韵脚。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1.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2.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一)题解(出示课件)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思考: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中之人?在景物描写中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出示课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示课件)
明确:山居之景:
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以物芳而明志洁

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
隐2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明确:“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三)表现手法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2、拓展延伸:以动衬静手法的诗歌名句有哪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四)品读课文,再现意境。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枫桥夜泊》)(一)出示自学指导三1.理解“泊”的意思。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二)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2.题解:(出示课件)
“泊”:
停泊。板书:枫桥夜泊3、简介张继(三)、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
学生自学自读。自学指导四:自读古诗,边读边理解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作者在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2.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四)欣赏品味,想象悟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配乐)指名回答。板书:月落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乌啼
钟声用自己的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呀 你从哪里知道的?(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5.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6.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件)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7、你还知道哪些带“愁”的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生自由读,指名读。五、当堂训练1.背诵这两首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3.
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六、布置作业。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示标示导(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出示课件)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板书:长相思(二)出示目标1.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出示自学指导一1.读准《长相思》的字音。2.朗读时注意节奏(二)自由读,读准字音。畔(pàn)
更(gēng)
聒(guō)1、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2、朗读时注意节奏:(出示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根据节奏,小组成员互读,要读得有韵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一)出示自学指导二
1.根据注释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二)小组合作,指名汇报评价。(出示课件)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一)出示自学指导三1.根据问题再读课文。A作者身在何方?B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2.小组合作,指名汇报。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出示课件)质疑问难: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既然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五、当堂训练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六.布置作业1.背诵《长相思》。2.搜集整理思乡的诗词。
当堂检测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作业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