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小结与思考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14: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
【知识归纳】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
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分为
;按边可分为
.
3.三角形
大于第三边,
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具有
性.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外角和等于

6.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
之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
的内角.
7.三角形中的有关线段:
(1)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
的线段.三角形的中位线
于第三边,并
且等于

8.(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的距离相等;
(2)到
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9.(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10.能够完全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对应边上的高
,对应边上的中线
,对应的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
,周长
.
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所有三角形都可用的有

(2)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是
.
【基础训练】
1.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
A.2
B.3
C.4
D.8
3.一副三角尺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右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
)
A.165°
B.120°
C.150°
D.135°
4.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BC=8,则DE的长为
.
5.如图,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则∠BDC=
.
6.如图,直角△ABC中,∠C=90°,BD是角平分线,CD=3,AB=8,则△ABD的面积是
.
7.下列说法: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1寸相片是全等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
是全等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④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8.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
.
9.如图,AB∥ED,CD=BF,若△ABC≌△EDF,则还需要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第9题)
【典型例题】
例1.
(1)如图,点O在△ABC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BOC=120°,则tanA的值为
.
(2)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交BC于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若BC=3,则DE的长为
.
(3)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

(4)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4cm2,则AC的长是 
 cm.
例2.
(1)作图发现:如图1,已知△ABC,小涵同学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这时他发现BE与CD的数量关系是 
 .
(2)拓展探究:如图2.已知△ABC,小涵同学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试判断BE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
∠CAE=90°,AB=BC=200米,AC=AE,求BE长.
例3.如图,△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是D,AE平分∠BAD,交BC
于点E.在△ABC外有一点F,使FA⊥AE,FC⊥BC.
(1)求证:BE=CF;
(2)在AB上取一点M,使BM=2DE,连接MC,交AD于点N,连接ME.
求证:①ME⊥BC;②CM平分∠ACE;③DE=DN
【巩固练习】
1.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  )
A.5
B.6
C.7
D.8
2.下列能说明∠1>∠2的图是(
)
(第3题)
3.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
A.A、C两点之间
B.E、G两点之间
C.B、F两点之间
D.G、H两点之间
4.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
A.∠B=∠C
B.AD=AE
C.BD=CE
D.BE=CD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点E是BC上一点,且DE=DA,AF⊥DE,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FD≌△DCE
B.AD
=
2AF
C.AB=AF
D.BE=AD﹣DF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6.如图,直线m∥n,∠1=70°,∠2=30°,则∠A等于
.
7.如图,∠A+∠B+∠C+∠D+∠E+∠F的度数为

8.如图,△ABC中,∠ACB=90°,AC=8,AB=10,DE垂直平分AC交AB于点E,则DE的
长为
.
9.如图,已知∠AOB=3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P∥OB,交OA于点C,PD⊥OB,垂足为点D,且PC=4,则PD等于
.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10.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应该将其中的第
块带去,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11.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12.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______
__.
13.如图,已知线段AB=6,C,D是AB上两点,且AC=DB=1,P是线段CD上一动点,在AB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PE和等边三角形PBF,G为线段EF的中点,点P由点C移动到点D时,点G移动的路径长度为

1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与AD相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PQ=BP.
15.如图,已知AB=CD,△PAB与△PCD的面积相等,
(1)判断OP是否平分∠AOD,并说明理由.
(2)当OB=OC时,求证:△BAP≌△CDP.
16.如图,已知AB⊥BC,DC⊥BC,E在BC上,AE=AD,AB=BC,求证:CE=CD.
17.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
PE与CD相交于点O,BE与CD相交于点F,且OE=OD,
(1)试说明:AP=DF;
(2)求AP的长.
命题:杨燕
审核:张杰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