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8 1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单元中第四部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是学习本节课的能力基础,本节课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法的深入学习,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
在知识方面,本授课班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了解非负数的乘法的相关知识,在《有理数》单元第三部分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了探究归纳,已经初步具有了观察和比较特例中的符号和绝对值变化规律的经验,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为本节课探究和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同时,通过观察与了解,本授课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较弱,尽管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热情,思维较活跃,能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为了适应学情,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选择从生活中气温的情景引入,使学生借助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给出具体的乘法算式,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探究归纳得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与观察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明确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对象,能够发现算式的规律,会用数学语言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法则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发展类比、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
3.体会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养成按规则办事的数学习惯,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并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环节1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环节2
环节3
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教学流程
环节4
例题讲解,课堂练习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气温问题,计算北京10天的最高气温平均值、最低气温平均值,引导学生将计算平均值的算式从形式上简化,进而得到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环节一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日期
12.
1
12.
2
12.
3
12.
4
12.
5
12.
6
12.
7
12.
8
12.
9
12.
10
最高气温( C)
4
3
4
4
4
4
7
2
2
4
最低气温( C)
-4
-4
-4
-4
-6
-5
-4
-7
-6
-5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气温问题,计算北京10天的最高气温平均值、最低气温平均值,引导学生将计算平均值的算式从形式上简化,进而得到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环节一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关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2.两个乘数的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列出的乘法算式,属于哪种类型呢?我们现在学习的数集扩充到了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乘还会有哪种类型呢?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请同学们观察列出的乘法算式,属于哪种类型呢?我们现在学习的数集扩充到了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乘还会有哪种类型呢?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正 正
负 正
1.我们在小学阶段还学过两个数相乘的哪种类型呢?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根据已经列出的“正 正”、“负 正”两种乘法类型,引导学生列出小学学过的乘法类型:“正 0”,“0 正”,“0 0”.
引导学生分类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类型全部列出,与0有关的乘法类型,非0数的乘法类型,为探究、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做铺垫.
2.引入负数之后,与0有关的乘法类型还有什么呢?非0数的乘法类型还有什么呢?
3.“负 0”和“0 负”的结果是什么呢?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4.观察“正 正”和“负 正”的结论,可以发现什么?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考虑.
对于“正 负”和“负 负”这两种类型,如何搭设一条探究的路径呢?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环节二
探究归纳,生成法则
归纳法则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环节三
例题讲解,课堂练习

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计算:
步骤:
观察算式
确定符号
计算绝对值
环节三
例题讲解,课堂练习
练习
计算:
根据练习(3)得到: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它乘-1.
由(4)得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并通过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得到了:0没有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
环节四
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数集扩充,运算完善
探究过程和方法
知识角度
找规律
环节四
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作业:
1、思考能否通过实际意义,借助数轴来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2、课本P37
习题1.4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