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高一下册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高一下册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教案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22: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
2.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证明。
3.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设置情境。)
复习提问:
1.三角形有哪六个元素?
2.在直角三角形中,这六个元素有哪些关系?
3.在直角三角形中有哪些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边,可以求第三边及两个角。
(2)已知一边和一角,可以求另两边及第三个角。
4.双基回顾。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
二、新课
(新课教学,注意情境设置。)
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20米,,,求A,B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0.1米。)
转化为数学问题:在中,已知,,米,求的长。(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以及一边,如何求出另外一边?)
三、概念或定理或公式教学(推导)
在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为a,b,c。
问题1:
若=,则的正弦与的正弦有何关系?
在中,,锐角的正弦:,。
由上两式可求得:==,即==。
问题2:对于一般的三角形,问题1中所找到的关系是否成立?
方法一:在一般三角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按问题1的方法发现正弦定理。
(1)如果为锐角三角形,过点
作,垂足在边上。
在中,,在,,所以=,即=。同理,在中,=从而,在锐角三角形中,总有==。
(2)如果为钝角三角形(不妨设),过点
作,垂足在边上。在中,,在,,所以=,即=。同理,在中,=从而,在锐角三角形中,总有==。
结论:在刚才的证明过程中大家是否发现三角形高,三角形的面积:,能否得到新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
方法二:(建立坐标系)以的顶点B为坐标原点,BC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c分别为所对的边长,AD为边BC上的高,则点C,A的坐标分别为。

同理得:。
四、概念辨析或变式问题,目的是加强概念、公式的理解或应用
(1)三角形面积:等于任意两边与它们夹角正弦值的积的一半。
即:sinB=;
将等式同除以,得。
(2)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3)在中,::=,这是正弦定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五、典型例题(3个,基础的或中等难度)
例1.在中,已知,,米,求的长。(精确到1米)(若已知两角和一边,解唯一确定)。
解:;
由得:15;
的长为15米。
例2.在中,已知
,求B(精确到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确定解题顺序,及解的个数。)
解:已知,所以也是锐角。
例3.在中,已知,求和(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由正弦定理得;


当时,,;
当时,,。
A
C
B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