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高一下册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高一下册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案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22: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主要是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2.与对数函数相关的函数值域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
(学生):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师):求反函数的步骤。
(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得。又的值域为,
所求反函数为。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新课
1.(板书)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师):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
(学生1)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学生2)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
请学生从中上述方法中选出一种,大家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师)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和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和,并分别以和为例画图。
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
(1)指数函数和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
(2)画出直线。
(3)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对称点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轴对称为逐渐靠近轴,而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
右侧的部分。
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
和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电脑将和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
3.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
轴的右侧。
(3)图像恒过(1,0)。
(4)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轴对称。
(5)单调性:与有关。当时,在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
当时,在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
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
当时,有;当时,有。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
三、简单应用
1.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3)。
先由学生依次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其中特别要注意对数中真数和底数的条件限制。
2.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与;(2)与;
(3)与;
(4)与。
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
三、拓展练习
练习:若,求的取值范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