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这课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第四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复杂的时期,这一课突出了政权分立状态中北方民族的交融,又蕴含了渐趋统一的态势。
从学情来看,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对改革不易理解。可以利用各种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促进理解。民族交融的概念比较抽象,民族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不易把握,需要运用多种史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影响,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明,渐成一体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与并立示意图,梳理线索并突出展示前秦与北魏这两个政权。一、秦晋决战淝水岸出示《东晋和前秦对峙形势图》,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淝水之战简表》。项目交战双方时间经过结果特点影响播放视频,再现战争过程。展示三则材料(见PPT),从材料中归纳出淝水之战前秦惨败的原因。二、北魏改革实力现展示地图与图示,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填充,了解北魏的建立情况。1.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当时(北魏统一北方前后),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材料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当时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更大危机。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根据材料,归纳当时北魏在统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2.措施①迁都洛阳展示材料: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huì)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纥(hé)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北魏民谣根据材料归纳: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展示历史故事:孝文帝迁都。②推行汉化措施展示材料: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进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材料三: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材料四: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在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材料五:图片(见PPT)从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3.意义展示材料:材料一: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为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中国民族报》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根据材料,归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播放视频,再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影响。三、民族交融齐发展1.方式展示图片:看看哪些方式属于少数民族哪些属于汉族?再看图片:看看“胡人”和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图示法归纳总结:内迁民族与汉族在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展示材料:材料一:西晋时,匈奴、羯、氐、羌、乌桓等族大多已用汉语。至北魏统一后,中原地区通行的只有汉语和鲜卑语。孝文帝改制,命令断“北语”,从“正音”,汉语成为主要通用语。材料二:胡乐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胡笳、羌笛、琵琶等胡乐器及胡曲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民族大迁徙,漠北、西域音乐大量输入黄河流域,与汉族音乐交融汇合,其中龟兹乐和西凉乐对我国北方民族影响很大。图示法归纳总结:内迁民族与汉族在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内迁民族与汉族还有哪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根据学生描述展示图示。2.影响①出示《龙门二十品》拓本图;②出示历史材料。根据材料:民族交融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评价孝文帝有人认为,孝文帝缺乏民族自豪感,抛弃了本民族的长处,而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糟粕。他的文治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对其历史作用应该重新进行评价。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观看图示理清线索识读地图自主阅读填充表格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观看地图完成图示阅读史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阅读故事阅读材料归纳出“习汉语”归纳出“联汉姻”归纳出“采汉制”归纳出“穿汉服”归纳出“改汉姓”归纳分析阅读材料归纳出“促进了民族交融”归纳出“增强了北魏实力”归纳出“推动了社会进步”观看视频识读图片判断分析归纳总结阅读材料归纳总结阅读教材提炼信息阅读材料归纳分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通过图示,明晰朝代线索,把握时代特征,突出单元主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并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直观感受战争过程。培养论从史出的方法,理解前秦战败的原因,提升历史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并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对比分析能力,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文献证史、看图说史。理解改革措施一,并为分析改革影响做铺垫。文献证史、看图说史。了解改革措施二,并未分析改革影响做铺垫。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解改革所带来的重要作用。直观再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加深理解。小活动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图示法非常直观展示民族交融的方式之一。图示法非常直观展示民族交融的方式之二。图示法非常直观展示民族交融的方式之三、四。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同根共存的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认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课堂小结
民族大交融
北魏强大
前秦衰亡
孝文帝
改革
淝水之战
友好交往
战争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