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这正如人说“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请选择师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00字)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错误的一项是(
)
A.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B.能力强,爱逞能: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C.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D.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选段一】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选段二】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选段一】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
(2)【选段一】中,一向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却跪在老妖怪面前,“跪”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选段二】中,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4.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请从以下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80字左右)
①高老庄娶亲
②义激美猴王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圓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 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回)
悟空为什么会在佛祖手指上看到他写的字?此后佛祖是如何处置孙悟空?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师兄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师兄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
(2)在对待妖怪问题上,悟空和唐僧、八戒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你读后有什么启示?
7.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西游记》)
(1)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
(2)本名著中,与人物孙悟空有关的故事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
8.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西游记》共100回,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其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B.孙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最终求得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果树。
C.唐僧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收服沙僧,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去往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D.有人评价它说“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如“尸魔三戏唐三藏”中就蕴含“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极真之理”。
(2)填空题。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选段中行者称罗刹为“嫂嫂”是因为:①________;罗刹说的“寻你报仇”是因为②________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语段描写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利用“项下骷髅”帮助唐僧师徒渡河的?请简要概述。
10.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具体写出有关他的一个情节。
11.
名著阅读
(1)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________)
A.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B.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C.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D.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到东海龙宫索要了几样宝贝,请写出其中两样。
(3)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________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________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傅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________
12.
班级进行“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游记》阅读活动,有位同学认为“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你以为呢?根据下列回目,简要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参考答案
1.
示例一: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邀请他而大闹瑶池,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带着仙酒回花果山。后玉帝派的天兵天将将他擒住,扔进炼丹炉,他炼成了火眼金睛。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猪八戒。情节:义激美猴王。孙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了黄袍怪之手,八戒向悟空求助,悟空不愿帮忙。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激怒了他,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2.
扇息火焰山过去,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B
(3)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3.
(1)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
(2)“跪”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的性格。
(3)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4.
示例:①猪八戒变身壮汉,被高家招做女婿,虽食量惊人,却勤快能干。可后来常现原形,来回飞沙走砾,又将高小姐锁于后宅。高家惊慌,请人降妖,悟空得知详情,变成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八戒,将其降服。
②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前往花果山向悟空求助。八戒想隐瞒师父遭难实情,假称师父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八戒后用激将法谎称妖怪咒骂泼猴,激怒悟空,促使悟空冲出花果山。
5.
悟空一路筋斗云,以为到了天尽头,想将字写在撑天柱子上,证明他翻出了佛祖的手掌心,此后佛祖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压住了悟空。
6.
(1)西游记,吴承恩
(2)悟空认清了妖怪的真面目,决不留情;唐僧辨别能力差,为妖怪所迷惑,并加以袒护;八戒愚蠢,认敌为友。这样写烘托出悟空爱憎分明、机智勇敢、洞察力强的性格特点。
(3)示例:①要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那些伪装的坏人。
②要听信忠言,不要听信谗言,立场要坚定。
③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应当仔细辨明真相,防范于未然。
7.
(1)①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②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
(2)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8.
(1)C
(2)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牛魔王与孙悟空是结拜兄弟;,罗刹的儿子红孩儿因劫夺唐僧,被孙悟空请观音收服,不得还家,因而“为子怀愁恨泼猴”。
9.
语段中描写的人是沙悟净(或“沙僧”“沙和尚”)。他用绳索把项下九个骷髅绑成九言,把观音菩萨的葫芦安放在其中,变作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帮助唐僧师徒渡河。
10.
示例一:沙僧(或沙和尚、沙悟净)。打翻琉璃盏:蟠桃会上,沙和尚当时为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盖,玉帝发怒将他贬到下界。
示例二:沙僧(或沙和尚、沙悟净)。流沙河为妖:卷帘大将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唐僧师徒过流沙河时,遇妖怪抢夺。后观音菩萨派木叉收服妖怪,唐僧收妖怪为徒,取名沙和尚。
示例三:沙僧(或沙和尚、沙悟净)。遇真假猴王:唐僧赶走孙悟空后,八戒、沙僧前去寻水,唐僧独自一人,六耳猕猴趁机假冒孙悟空请唐僧喝水,被拒,发怒打昏唐僧,抢走行李。沙僧去花果山讨要行李,遇假孙悟空变出假唐僧、八戒、沙僧,欲
往西天取经。沙僧打死假沙僧,前往观音处,遇见真悟空要打,菩萨让两人重回花果山。
11.
(1)B
(2)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即如意金箍棒;一双藕丝步云履;一副锁子黄金甲;一顶凤翅紫金冠。
(3)石猴: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齐天大圣:不畏强权、追求平等,孙行者:有责任心、有情有义
12.
示例1: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
广力菩萨”。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示例2: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小白龙虽然参与了取经活动,但他毕竟是“动物”,与“人”不同,读者从“人”的角度阅读,说唐僧师徒四人是符合情理的。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