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诗两首-秋天》课件2(鄂教版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诗两首-秋天》课件2(鄂教版七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02 14: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秋天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何其芳(1912~19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到上海进中国公学预科,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追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既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作家简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满披”形象生动。
“飘”字贴切传神。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副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肥硕的瓜果”也见丰收之景。
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拟人。
农家丰收图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问。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白霜”两字写出了秋的朦胧。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霜晨归渔图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中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小结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像何其芳的诗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景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的词语,技高至此,非高手不能为也。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