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章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与对应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
2.如图是乘客通过摄像头“刷脸”进站的情景。当乘客靠近摄像头,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乘客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是一个焦距很大的凸透镜
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乘客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变大
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4.拿一副远视眼铮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D.换一个更薄的凸透镜
5.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6.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相同
C.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7.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8.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它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10cm,那么( )
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
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9.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则(
)
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10.小铭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立于距凸透镜30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是
B.玻璃在左侧
C.入射角为
D.折射角是
12.射水鱼又称高射炮鱼,它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从口中喷射出一股1m多高的水柱,将小虫击落水中吃掉。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它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 )
A.对准看到小虫的下方
B.对准看到小虫的上方
C.对准看到小虫的左方
D.对准看到的小虫
1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蜡烛适当靠近光屏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通过简易的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船
B.用放大镜观看地图
C.平静的水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D.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16.某同学利用水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所示情况下,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后,凸透镜的焦距会变小
C.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观察成像特点的变化,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
D.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时,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7.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18.小明将如图所示的两纸筒、套在一起制作成模型照相机。当看远处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接着再看近处的物体,若还想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9.炎热的夏季,游泳成为很好的健身消暑运动,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切勿到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如图所示,男孩作出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光线从________射向_________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20.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镜的作用,
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1.同学们课间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______(填“厚”或“薄”),晶状体的______发生变化。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佩戴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22.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23.人眼相当于一架智能的“照相机”,它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的______;如果不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就会形成近视眼,近视眼需要佩戴______进行矫正。
24.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水中,既会发生折射也会发生反射,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_____;水中有一条鱼,若沿着你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会叉不到,这是由于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_____(选填“高”或“低”)一些。
25.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远视眼的是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选填“丙”或“丁”)。
26.将一凸透镜紧靠玩具鹦鹉(如图甲),然后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在此过程中通过凸
透镜观察到玩具鹦鹉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其中__________是实像,________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均填序号)。
27.如图所示,小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此时成像情况符合______(选填“投影仪”或“摄像机”)成像原理。如果在凸透镜左侧加一副近视眼镜,那么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实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当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清晰的实像时,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8.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______(选填“变粗”“变细”或“不变”),此时的成像原理与______成像原理类似(选填“防盗门上的猫眼”、“幻灯机”、“放大镜”或“照相机”)。
三、实验题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安装好器材后,点燃蜡烛发现烛焰的像位于光屏的上方(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没有在同一______上,应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器材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
(4)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发现需要再将光屏向______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3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些;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
(4)他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将光屏远离透镜
B.将光屏靠近透镜
C.将蜡烛远离透镜
D.将蜡烛靠近透镜
四、作图题
3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甲图中光源S发出的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在乙图中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根据光路,在丙、丁图中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并补全光路。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D
6.D
7.A
8.B
9.C
10.B
11.D
12.A
13.B
14.B
15.B
16.D
17.放大镜
虚
18.变大
远视
19.水中
空气
20.放大(凸透)
虚像
21.薄
焦距
凹透镜
22.光沿直线传播
浅
23.凸透镜
凹透镜
24.60°
高
25.凸透镜
乙
丙
26.①②
③
③①②
27.摄像机
右
放大
28.变细
防盗门上的猫眼
29.会聚
11.0
高度
下
缩小
照相机
右(或后)
30.同一高度
上
照相机
右
大
早上9:30时,阳光没有直射大地,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经过凸透镜的阳光不是正对着凸透镜
BD
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