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达标作业(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达标作业(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8 06: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关于下列物理常数,单位正确的是(  )
A.静电常量k
N·kg2/m2
B.普朗克常量h
J·s
C.动摩擦因数
N/kg
D.电阻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B.照相机镜头涂有增透膜,各种颜色的可见光能几乎全部透过镜头
C.电磁波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波长的大小
D.感染新冠病毒者体温升高时,热辐射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D.爱因斯坦首先把能量子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否定了“能量连续变化”的观点
4.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首先提出了量子化,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利用碳14的半衰期可以估算古生物的年龄
C.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和物质波,并指出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主要来自轻核聚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
B.如果利用蓝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改用黄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光的衍射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D.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7.2020年12月我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构建了一台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它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一百万亿倍。关于量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计算机运算的一种程序
B.表示运算速度的一个单位
C.表示微观世界的不连续性观念
D.类似于质子、中子的微观粒子
8.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9.下列关于电磁波和能量量子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量子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B.法拉第最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C.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波长顺序由短到长
D.从距离地面340km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发送信号到地面接收站,至少需要103s
10.2016年中国发射卫星“悟空”,用来探测暗物质粒子和黑洞。黑洞是黑体的一种,关于黑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表面涂成黑色的物体就是黑体
B.黑体能够反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但不会辐射电磁波
C.空腔壁上开很小的孔,射入孔的电磁波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黑体
D.玻尔为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
11.以下关于电场和磁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两种场可以互相激发产生
B.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电流元(一小段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一定都受到相应的场力
C.静电场、涡旋电场、恒定磁场和变化磁场都可以定义势和势能的概念
D.场和场线都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理想物理模型,并非客观存在
12.我国高铁技术从无到有,并取得了巨大飞跃,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将拥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的“超级大脑”。与4G相比,5G具有“更高网速、低延时、低功率海量连接、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等特点。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

A.波长更长
B.衍射更明显
C.能量子的能量更大
D.传播速度更快
13.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两束光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较长
C.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D.光从玻璃体中射出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C.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研究表明,一般物体的电磁辐射仅与温度有关
B.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是估测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
D.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大
16.测温枪是根据人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工作的,辐射规律与黑体相同。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时在T1、T2温度下测得的某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则同一物体(  )
A.在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强度相同
B.在高温下相同时间内向外辐射电磁波总能量多
C.在高温下辐射电磁波强度的极大值的波长短
D.在高温下辐射电磁波强度的极大值的频率低
17.对应于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医生用红外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他的体温是多少,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19.一定功率的小灯泡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为,在距离d处,每秒种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面积为S的球面上的光子数为N,普朗克常量为h,小灯泡的发光频率为多大?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
.由物理公式可知
k的单位是
,A错误;
B.由物理公式
h的单位是
,B正确;
C.动摩擦因数仅仅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C错误;
D.由物理公式可知
的单位是,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频率单一,具有相干性好,故A正确;
B.照相机镜头涂有增透膜,但并不是各种颜色的可见光全部透过镜头,故B错误;
C.电磁波频率取决于振源的频率,故C错误;
D.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推理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C正确;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错误.
4.A
【详解】
BD.黑体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大,所以BD错误;
AC.黑体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以至更高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即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所以C错误;A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首先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A错误;
B.古生物死亡后,遗体内的碳14在衰变,无法得到补充,所以根据碳14的放射强度结合碳14的半衰期可以估算古生物的年龄,B正确;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波,并指出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C错误;
D.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主要来自重核裂变,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低的地方,故A错误;
B.如果黄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截止频率,那么也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B错误;
C.光的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C正确;
D.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量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单元,体现了物质的不连续性,即通常所说的“量子化”。
故选C。
8.D
【详解】
提出能量的量子化假说的科学家是普朗克,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
【详解】
A.由能量子具有的能量的计算公式
E
=
hv
可知量子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A正确;
B.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并是最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物理学家,B错误;
C.实验证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γ射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C错误;
D.已知电磁波波速为光速,有
t
==s
则至少需要10-3s,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B.黑体是能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故AB错误;
C.空腔壁上开很小的孔,射入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黑体,故C正确;
D.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即一定条件下,两种场可以互相激发产生,故A正确;
B.试探电荷在电场中一定受电场力,而电流元(一小段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若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平行,则不受安培力,故B错误;
C.静电场定义势和势能的概念,涡旋电场不能引入势的概念,它是由磁场变化率和空间位置决定的,磁场不是有势场,而是涡旋场,故恒定磁场和变化磁场也不能定义势和势能,故C错误;
D.电场和磁场是法拉第第一次提出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电场线和磁感应线是法拉第为了形象的描述场而假想引入的,并非客观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由题知与4G相比,5G具有“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已知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λ
=,由此可知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则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波长更短,A错误;
B.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由选项A可知λ5G
<
λ4G,则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衍射现象较差,B错误;
C.已知能量子的能量为,由题知与4G相比,5G具有“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则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能量子的能量更大,C正确;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在自由空间中,为c
=
3
×
108m/s,D错误。
故选C。
13.BD
【详解】
A.光线通过玻璃体后,A光的偏折程度比B光的小,则该玻璃体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即
而折射率越大,光的频率越高
根据
A光的光子能量较小,A错误;
B.根据
A光的波长较长,B正确;
C.在真空中,A光与B光的波速相等,C错误;
D.根据
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D正确。
故选BD。
14.BC
【解析】
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错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正确;衍射是波的特性,故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C正确;根据可知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错误.
15.BC
【详解】
A.实际物体辐射电磁波情况与温度、表面情况、材料都有关;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是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故A错误;
B.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故B正确;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内部集中所有正电荷及几乎全部质量,所以α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故C正确;
D.根据核子平均质量曲线与比结合能曲线可知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越小,故D错误。
故选BC。
16.BC
【详解】
A.由图像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强度不相同,选项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的各个波长的部分的辐射强度均变大,故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即在高温下相同时间内向外辐射电磁波总能量多,故B正确;
CD.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在高温下辐射电磁波强度的极大值的波长短,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7.,
【详解】
能量子与频率的关系为
解得其电磁辐射的频率为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
解得其电磁辐射的波长为
18.见解析
【详解】
根据热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知,人的体温升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就会增加,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就可以知道该人的体温了。
19.
【详解】
设灯泡的功率为P,距离灯泡d处单位面积的功率
根据能量守恒
联立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