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了解莎莉文老师与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孔雀仙子”
——邰丽华
新课导入
2005年的春晚上,《千手观音》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她全心全意为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等。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突破心理障碍,重塑生命,得益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本文就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写作背景
感慨(
)
搓捻(
)
绽开(
)
惭愧(
)
譬如(
)
小心翼翼(
)
恍然大悟(
)
花团锦簇(
)
读清字音
kǎi
cán
kuì
cuō
niǎn
huǎng
zhàn
yì
pì
cù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13)
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
1.作者在开篇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整体感知
因为“这一天”是莎莉文老师到来的一天,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强调“这一天”,从侧面反映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整体感知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6、第8段
第7段
第9-12段
第13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3.联系上下文分析,莎莉文老师为什么送给“我”布娃娃?
整体感知
这是老师对“我”的爱的表现,“布娃娃”是用来启迪“我”智慧的“道具”。
4.这里写“我”发脾气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走出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对“我”来说学习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有耐心。
5.第11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整体感知
作者将这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水”对“我”的重要意义。因为莎莉文老师运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让“我”认识了“水”,同时唤起了“我”认识世界的欲望,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大门,给“我”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莎莉文老师来到我的生活中,我的情绪情感有什么变化?
整体感知
莎莉文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世界:
绝望、愤怒、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此后海伦·凯勒的世界:
希望、快乐、自由、光明、有生命、有爱
7.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重要语句,思考: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1)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人物形象
“握住”“紧紧地抱”,不仅拉近了“我”与莎莉文老师的情感距离,更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
动作描写
7.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重要语句,思考: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从游戏入手,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表现了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动作描写
7.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重要语句,思考: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对粗暴的“我”没有放弃,仍然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来教育“我”,爱护“我”。这一句写出了莎莉文老师的宽容与温和。
动作描写
7.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重要语句,思考: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运用触摸感知实物的方法让“我”认识“水”,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
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8.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人物形象
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9.结合课文,说说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1)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2)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3)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感激
敬爱
10.说说你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整体感知
字面意思: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意思: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文章主旨
在本文中,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叙述看似平实,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涌动的深情。文章儿乎看不到作者直接抒情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文本特色
本文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点明写作对象是莎莉文老师,但在行文中也写了作者自己。其目的是从侧面写老师对作者的影响,突出老师的可亲可敬。文中还多次运用了反衬,如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愤怒、苦恼”“疲倦不堪”与后来“我”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而衬托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运用反衬,侧面描写
文本特色
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如“我”与老师见面时独特的心理感受,老师教“我”认识事物后“我”的喜悦之情。
心理描写,突出主题
文本特色
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谈谈你觉得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成功与挫折,快乐和不幸。以随笔的形式或书信体(给海伦·凯勒的一封信)的形式写出来。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感情。
2.理解莎莉文老师的境界,理解作者的真挚情感。
3.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句子的鲜明真挚和热烈。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邰丽华与海伦·凯勒,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她全心全意为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等。
写作背景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突破心理障碍,重塑生命,得益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本文就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感慨(
kǎi
)
搓捻(
cuō
niǎn
)
绽开(
zhàn
)
惭愧(
cán
kuì
)
譬如(
pì
)
小心翼翼(
yì
)
恍然大悟(
huǎng
)
花团锦簇(
cù
)
解释下面的词语。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5):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第二部分(6-13):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作者在开篇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明确:因为“这一天”是莎莉文老师到来的一天,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强调“这一天”,从侧面反映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明确: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3.联系上下文分析,莎莉文老师为什么送给“我”布娃娃?
明确:这是老师对“我”的爱的表现,“布娃娃”是用来启迪“我”智慧的“道具”。
4.这里写“我”发脾气有什么作用?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走出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对“我”来说学习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有耐心。
5.第11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明确:作者将这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水”对“我”的重要意义。因为莎莉文老师运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让“我”认识了“水”,同时唤起了“我”认识世界的欲望,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大门,给“我”带来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莎莉文老师来到我的生活中,我的情绪情感有什么变化?
明确:莎莉文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世界:绝望、愤怒、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此后海伦·凯勒的世界:希望、快乐、自由、光明、有生命、有爱
7.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莎莉文老师的重要语句,思考: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明确:(1)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动作描写“握住”“紧紧地抱”,不仅拉近了“我”与莎莉文老师的情感距离,更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
(2)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动作描写。莎莉文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从游戏入手,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表现了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3)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动作描写。莎莉文老师对粗暴的“我”没有放弃,仍然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来教育“我爱护“我”。这一句写出了莎莉文老师的宽容与温和。
(4)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莎莉文老师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运用触摸感知实物的方法让“我”认识“水”,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8.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明确: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9.结合课文,说说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感激、敬爱
(1)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2)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3)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10.说说你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明确:字面意思: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意思: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七、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八、文本特色
1.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在本文中,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叙述看似平实,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涌动的深情。文章儿乎看不到作者直接抒情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2.运用反衬,侧面描写
本文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点明写作对象是莎莉文老师,但在行文中也写了作者自己。其目的是从侧面写老师对作者的影响,突出老师的可亲可敬。文中还多次运用了反衬,如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愤怒、苦恼”“疲倦不堪”与后来“我”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而衬托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3.心理描写,突出主题
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如“我”与老师见面时独特的心理感受,老师教“我”认识事物后“我”的喜悦之情。
课后作业
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谈谈你觉得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成功与挫折,快乐和不幸。以随笔的形式或书信体(给海伦·凯勒的一封信)的形式写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