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15课《短文二篇》课件长春版九年级上教学目标1. 理解蒙田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最终态度。
2. 学习先哲的作品,学会如何去热爱生命。
3. 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走近托尔斯泰,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教学重点1. 理解蒙田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最终态度。
2. 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3. 揣摩文章《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语言,了解多角度限制和修饰中心语句式的好处,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 学习蒙田的作品,学会如何去热爱生命。
2. 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课时 《热爱生命》 一、了解作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麦哲伦,还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及培根、蒙田等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喜欢出游,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三卷,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二、学生朗读课文。
三、研读文章。
1. 概括课文内容。
第1、2自然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第 3 自然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2. 作者在第 1 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3. 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能够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
4. 作者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就是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5. 作者热爱生活,为什么还要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四、课堂迁移。
1. 你还知道哪些“热爱生命”的人和事?请谈一谈。
例如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或“5 · 12”四川地震中热爱生命的例子等。
2. 请用简短的文字为自己的人生写一段寄语。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并写一段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第二课时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导入新课。
将世界上的一些华美建筑(如奢华浩大的秦始皇陵、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和朴素的托尔斯泰墓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俄国去拜谒“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二、分析文题。
作者在文章副标题中写到“记 1928 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其中有何特殊意义?
1928年夏天,俄国举办了盛大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活动,茨威格受到了邀请。当年 9 月,茨威格随奥地利作家代表团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俄国之旅。在作者看来,托尔斯泰墓葬的自我选择和设计,包含了托尔斯泰对功名利禄的彻底否定,体现了他对平民化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为此,茨威格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三、了解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就读期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纳粹执政后他被列入黑名单,作品遭到查禁,遂流亡国外。1942年,由于目睹希特勒法西斯的暴行而倍感对人类的绝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和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郊外寓所。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等。四、朗读课文,研读文章。1. 那么,“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那里会变成“幸福的所在”。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
2. 作者认为他获得了安宁、幸福吗?体现在哪里?
获得了。墓地十分宁静,从文章写景部分可以体现出来。“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中用“风儿”“俯临”“和暖”“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同时,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
3. 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比衬托出托尔斯泰墓朴素中所蕴涵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五、课堂小结。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正是墓地外在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地歌颂了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判断美的标准不尽相同,茨威格以朴素为美,托尔斯泰以拥有高尚的人格为美……你又怎样看呢?请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板书设计